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宁波:年轻人为何不愿做菜农?
2024-05-02 12:06    5310 

“白菜贵过猪肉”,最近,蔬菜价格的反季上涨,再次引发关注。

“菜价高?那是因为种的人少了。”近日,在宁波北仑戚家山街道好而居农贸市场,菜农洪甫祥一边张罗着买卖,一边对记者说,除了气候、油价、流通环节等因素,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蔬菜种植面积一年比一年少,在农村,不靠种地吃饭,已成为很多年轻人的“现实选择”。“3月份我到区里开农业技能培训会,一眼看去,全是头发花白的人。”

渡头蔬菜基地是北仑主要的蔬菜基地之一,种植面积约250亩,每年向市场提供四季蔬菜约100万公斤。

洪甫祥说,目前渡头基地有30多户菜农,平均年龄在55岁以上,5060群体已成种菜主力军,他今年51岁,是基地里最“年轻”的本地人。

“什么时间干什么活,那都是有讲究的。”洪甫祥介绍,与种植玉米、花木等经济作物不同,种菜需要精耕细作,最忌讳马虎了事。眼下正值各种蔬菜生长旺季,他每天至少要花10个小时在大棚里。

“种大棚是件体力活。”菜农杨善惠补充道,清晨4点左右,他就要起床开始收菜,5点运到市场出售,中午打个瞌睡,下午1点左右进棚干活,一直忙到晚上八九点才回家,有些菜农干的太晚,就索性睡在田边的临时房里。

基地工作人员宋富强总结了一个字,那就是“累”。他说,尽管该基地菜农去年一年的纯收入平均在四五万元,比打工还多一点,但是田间地头几乎看不到40岁以下的人,现在的年轻人宁愿少挣一些,也不愿意吃这份苦。

采访中,菜农们纷纷表示,尽管有了大棚,但气候对蔬菜的生长依然很重要,“归根到底,种菜还得看天吃饭。”2月下旬,持续低温多雨,导致瓜果类蔬菜生长缓慢,打乱了本应错开的上市时间,可能影响最终售价。

“菜农的年收入很难预计和保证。”宋富强说,与工人每月领工资不同,年景好,种菜一年的确能赚好几万元;反之,就要白白辛苦一场。

“地租、种子、汽油、大棚膜、肥料以及摊位费都不停地涨、涨、涨。”杨善惠发起了牢骚,两年前种5亩地的成本大约是1万元,现在为了保证蔬菜质量,都得用有机肥、低毒低残留农药,成本至少增加5千元,更要命的是,蔬菜的价格和产量都没办法保证。

来源:宁波日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