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保靖县南部的吕洞山是苗族聚集区,苗族同胞们讲苗话、穿苗衣,保持着苗族传统的文化与习俗。由于地处偏僻,自然条件恶劣,使得这一区域深度贫困。2008年,州委、州政府把吕洞山区作为重点扶贫区域,大面积推广“黄金茶”,实施产业化扶贫。如今正值春茶采摘季节,农民忧乐有几许?
【调研】
5月7日上午,天气晴好。从吉首市出发,1个半小时车程来到保靖县夯沙乡吕洞村。已经成园和去年新栽的茶树布满山冈,令人兴奋。
种茶大户龙乔华把我领进他的茶园,几位身着苗服的老乡,边采茶叶边唱苗歌。龙乔华告诉我,这些采茶工都是从本村请来的,40到50元钱一天。
我也加入采茶行列,双手采摘,动作熟练。乡亲们问我在哪里学过?我告诉他们,老家种茶,从小就会了。这一下子就拉近了我和他们的距离。
龙乔华跟我讲,他家从2007年开始试种“黄金茶”。2008年租赁村民土地扩大种植面积,现在已达130亩,其中30亩可采摘了。今年已采摘鲜叶2000斤,加工成干茶400斤,平均400元/斤。上半年还没过完,已经有16万元进了腰包。
“2007年没种茶之前,你家收入有多少?”我问道。
“全部加起来也只有6000多元一年。”龙乔华回答。
“是‘黄金茶让他赚到了‘黄金。”一位采茶村民开玩笑地说。顿时,茶园一片笑声。
我也笑着问:“农民种茶,是出于政府的要求,还是自己真心想种?”
“茶叶卖出去以后收到大把的‘红票子,大家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现在茶树种苗抢着要。”龙乔华告诉我,全村已种了1180亩“黄金茶”,人均1亩茶园。另外,有的村民专门卖茶树枝条,1亩可剪1500斤枝条,1斤枝条6元钱,也有9000元/亩的收入。
我和龙乔华算起账来:种1亩茶,3年后光春茶就能赚3000元,4年后可以到5000元以上。再加上夏秋茶,一年收入可以上万元。人均1亩茶,家家可脱贫。
我高兴地说:“还有什么需要我来帮助解决的?”
“就是缺少炒茶机械,现在村里只有一套炒茶设备。”龙乔华回答道。
来源:红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