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贵伤民,菜贱伤农,有谁能为“脆弱的菜价”求个稳妥呢?政协会议上,市政协委员、青岛市物价局局长盛斌杰首次针对蔬菜价格指出了政府政策性调控缺位、“看得见的手”力量不足等现状。由此,他创新性地提出了为蔬菜“上保险”,并落实为书面提案。给蔬菜怎么上保险?保费由谁来出?险种又是什么?新鲜的“蔬菜险”引发了一系列疑问,3月29日,记者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了解。
委员调查
菜贱伤农,因为缺少“看得见的手”
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是政府宏观调控的四大主要目标之一。身为青岛市物价局局长,市政协委员盛斌杰通过调研发现,从近年来物价上涨情况看,食品价格上涨是物价飞涨的排头兵,而在食品价格中,又以菜价波动最为剧烈,对广大群众的日常生活影响很大。
“从青岛实际情况看,青岛的菜地保有量和蔬菜年产量是有一定基础的。”在盛斌杰的心里有一组记忆深刻的数据:从2009年至今,全青岛市的菜地面积一直稳定在160万亩左右,年产量稳定在580万吨左右。表面上,岛城的蔬菜市场行情似乎很稳当,“但实际上,每年都避免不了菜价大起大落,时而‘菜贱伤农’,时而‘菜贵伤民”,群众怨言不少。”盛斌杰分析称,出现这种现象,固然有全国大市场和小农经济种植模式的影响,但不可否认,相关部门自身的工作也存在薄弱环节。
盛斌杰对蔬菜价格有着自己的看法,他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蔬菜种植及价格均由市场调节,但是,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不能以此为借口撒手不管。让广大群众“吃”得安心、有保障,是重要的民生事业,政府责无旁贷。“应该充分发挥‘看得见的手’的力量,在政策扶持、信息引导等方面下大力气,稳定和提高本地应季蔬菜的自给水平。”盛斌杰说。
菜农说法
年年种菜,是赔是赚都像“赌博”
针对盛斌杰的观点,菜农也表示赞同。仅以大白菜为例,每到收获季节,岛城都会刮起一阵全民式的“爱心白菜风”,“菜价年年惊心、菜农年年伤心”的现状可见一斑。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