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选扫地机器人,我主要看几个方面。
1.清洁能力
扫不干净的扫地机器人,还算什么扫地机器人。
2.智能程度
扫地机器人要是不够智能,撞墙,迷路,缠头发,真的还不如扫把好用。所以爬坡能力、越障能力,防跌落,防缠绕,脱困能力最好都具备。而且很多时候要考虑到给老人使用,操作也需要简单易懂。
3.使用感受
噪音大不大,重不重,占不占地方,有没有湿拖功能,好不好进行后续清洁,这些都很重要。
4.功能参数和性价比
这块就比较专业了,需要考察边刷数量,角刷长度、数量,集尘盒大小等等,这些都是影响机器人工作效果的因素。
清洁能力最重要,扫不干净的机器人,不行!
先看结论:xinbot和云鲸的清扫能力真的很强。志高清扫完残留还是很多。其他几款中规中矩。
我在评测过程中,模拟了几种比较常见的垃圾:有咖啡粉(粉尘类)、瓜子(颗粒物)、纸屑、头发。
模拟了最普通的瓷砖地面、平直的墙根、弧形的墙角、椅腿和柜子的附近、狭窄通道……
除了实际使用对比,我也帮大家做了更深入的一些研究,看看到底是什么因素,影响了扫地机器人的清洁力。为什么看起来都是跑来跑去的扫地机器人,有的就很智能,有的就,嗯,大家懂的。
首先,是扫地路线规划。
一般机器人都有自己的计算路径,可以看到每款机器人清扫的轨道是不一样的。
千元以下的机器人几乎都是随机式,无法构建清洁地图,通过内置的清扫模式进行工作,无法实现全面地清扫;
价位高的扫地机器人,一般是规划式,通过定位导航系统精准定位,构建清扫地图,基本上能实现全面清扫。
那1000+和5000+的扫地机差异又在哪里呢?
差距主要在机械结构和清扫算法。可以说,机械结构决定扫地机器人的清洁能力,算法的更新换代则决定了清扫效率。
我帮大家总结下,简单来说:千元以下机器:想扫哪儿就扫哪儿,有些地方总也扫不到。千元以上机器:会先建立一个地图,规划自己的清扫路线,然后按规划清扫。
价位越高,路线规划得越好,边边角角也清扫得越全面。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