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食品不仅是有着强大生命力的新时代食品概念,更是以保障群众身体健康需求而开展的一项食品安全战略课题研究。因此,绿色食品可以作为中国食品安全发展的一个典型产业案例来研究和探索。
20世纪末,食品安全问题和生态问题还没有像现在这样突出,但我国一些农业生态理论学者和农业生产管理中的有识之士已经看到当时人们的消费需求开始改变——从简单的吃饱向吃好方向转变,于是他们提出了“绿色食品”概念:把那些产自优良环境,按照规定的技术规范生产,实行全程质量控制,产品安全、优质,并获得认证和使用专用标志的食用农产品及加工品统一称作“绿色食品”。1990年5月,我国农业部正式规定了绿色食品的名称、标准及标志,开创性地做出了发展绿色食品的决策,揭开了绿色食品事业发展的序幕。自1990年启动至今,绿色食品事业已走过26年历程,逐步发展成为政府以市场化手段推动公共管理事务的一个成功范例。
安全食品的升级版
食品安全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更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关系到国家发展稳定之大局,它既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更是对我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绿色食品,就其标准而言,首先必须得是安全的食品,进而才是无污染,进而优质。因此,我们可以将绿色食品视作“升级版的安全食品”,因为它在安全层面的发展形成了一个闭环。
首先,绿色食品强调的“安全”是第一个层面的要求,指食品数量安全与质量安全。
其次,绿色食品强调的“无污染”是第二个层面的要求,一是绿色食品的生产过程中没有环境污染,所有绿色食品的生产环境都是经过严格选择、检测确定的清洁环境;二是绿色食品一定要实行清洁生产,在生产过程中不能对环境造成再次污染,这进一步保证了食品安全。
第三,绿色食品强调的“优质”是第三个层面的要求,整个种植培育的过程都必须精益求精,甚至吹毛求疵。
从“安全”“无污染”到“优质”,说明绿色食品的整个生长环节都保障其本身产品的安全,形成一个闭环。
技术支撑的高标准
很多人误认为绿色食品的种植是“不施农药”“不放化肥”的,这种观点并不正确。事实上,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绿色食品不会排斥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农业生产资料的先进科技成果,但其生长环境、种子胚芽、肥料等都有高于一般农作物的要求。
首先,产地环境的优化选择技术是绿色食品生产质量控制的前提条件,生态环境良好的生产基地是绿色食品生产的基础。为此,国家专门制定了《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ny/ t391-2000),规定了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以及农田灌溉水水质标准,涵盖了绿色食品产地环境空气质量、农田灌溉水质、渔业水质、畜禽养殖水质和土壤环境质量的各项指标及浓度限值、监测和评价方法。
其次,绿色食品生产资料是绿色食品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绿色食品生产的物化技术,更是发展绿色食品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
种苗作为绿色食品生产首要必备的生产资料,是绿色食品生产的开端,也是开展绿色食品生产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载体。绿色食品种苗应具备优质、高产、抗病虫害、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性,能成长为优良农作物、畜禽、水产业的新品种,可以帮助减少使用或不使用化学农药、兽药、渔药,防止对环境的污染。
从农药的施放情况来看,农作物病虫的防治以及杂草的清除是绿色食品生产全程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因此,在生产绿色食品时所采取的农药、杀虫,应尽量利用害虫趋光、趋色、趋化的生理特性,运用物理防治,采取合理农艺措施,结合使用生物农药进行综合防治。如确有必要施放农药,则应选择高效低毒的农药,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同时,维护生态平衡。
从肥料的选择来说,绿色食品生产使用的肥料必须有利于保护和促进使用对象的生长发育及其品质的提高;不造成使用对象产生、积累有害物质,不影响人体健康;是在自然条件下代谢周期短,对生态环境无不良影响的绿肥、沼肥、农家肥和饼肥,以及微生物肥料、有机肥、矿物肥料和准用的化学肥料,禁用硝态氮肥。
可以说,对绿色食品生产资料所制定的标准决定了绿色食品的“绿色”,涵盖了其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对于什么允许、什么限制、什么禁止,相当细化,甚至在某些物质的使用方法、使用剂量、使用次数、休药期等方面,均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综上所述,绿色食品不仅是有着强大生命力的新时代食品概念,更是以保障群众身体健康需求而开展的一项食品安全战略课题研究。因此,绿色食品可以作为中国食品安全发展的一个典型产业案例来研究和探索。
食品安全的佼佼者
绿色食品在生产、认证、监督和检查方面均有专门的规则和依据。早在2012年,《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就已颁布实施。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在全国30个省区和直辖市委托38个管理机构、9个国家级产品质量检测机构、56个省级环境监测机构开展监测,形成了覆盖全国的绿色食品质量管理和技术服务工作系统;逐步建立了涵盖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包装储运、专用生产资料等环节的质量标准体系框架,制定了一批绿色食品技术标准;注册了我国第一例证明商标——绿色食品标志商标。该商标在日本和香港地区也成功注册。
绿色食品的发展在我国产生了广泛影响,其所倡导的生产和消费理念、质量标准、商标品牌被越来越多的农户、生产加工企业和消费者接受。随着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与重视,绿色食品因其所具备的安全高度而成为食品安全领域中的产业佼佼者。如今,其产业链正在不断壮大。据有关数据,全国绿色食品企业已超过1万家,产品接近2.5万个,基地面积近2亿亩,部分产品已占主要农产品总量的5%~8%。
我国绿色食品的发展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foam)、联合国亚太经社会(unescap)、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等国际组织都对我国绿色食品的发展给予了关注和肯定。依托品牌,绿色食品目前已形成了一个从基地建设、投入品牌推广,到产品开发、市场营销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绿色食品总量规模正逐年扩大,市场影响不断增强,示范带动作用日益明显。
(作者为重庆工商大学绿色食品研究所所长)
以上转载中国食品网(标注来源:中国医药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