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位于成都市中心繁华商圈的“网红”饼店,排队20余人中竟有7人是托儿。此事日前被媒体蹲点证实并曝光,成都市相关监管部门执法人员调查取证后,对商家进行了合法经营、诚信经营的教育,商家则承诺不会再有雇托排队行为。
最近一段时间,“网红”美食店的排队盛况屡屡刷屏,似乎排队时间不到几小时就没有资格被称为“网红”。一家店火不火,就看排队时间长不长,甚至有人排队等待7个小时就为买几块糕点。不过,这其中雇托排队的套路却不少。前不久,“喜茶”“鲍师傅”等“网红”店即被曝出请黄牛排队,以制造生意火爆的假象,此次成都这家“网红”饼店走的也是同样的套路。
其实,多数“网红”餐饮的套路都非常简单:先打造品牌,通过品牌溢价来实现利润率的提升。这种玩法,真正的功夫并不在口味,而在于如何造势营销,如何让品牌变成稀缺品。雇托排队,正是这种思路所衍生出来的结果。24小时不分昼夜地排队,事实上是一种用于展示的行为艺术,在线下承担着口碑传播的作用,而排队本身则加强了品牌的稀缺性,为消费行为附加了稀缺性的品牌溢价。
然而,对于素有“吃货”之称的国人来讲,不仅讲究色香味俱全,讲究食材甚至是配料的新鲜程度,还特别追求质量安全——有没有偷工减料,有没有短斤缺两,有没有以旧充新和以次充好,成为消费者考量一家餐饮店的重要因素。东西不仅好吃、量足,还十分安全、卫生,基于这样的前提去做好营销和推广,才能真正吸引顾客,留住顾客。“网红”美食雇托排队的套路看似精明,却忽略了餐饮业的根本是要建立在品质的基础之上。这样的套路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更会最终把自己套住,难以在“网红”之路上走得更远,红得更久。
这当然不是危言耸听。近两年,一大批没有在品质上下足功夫的“网红”美食店纷纷倒闭,或者传出食物质量不过关等丑闻,这足以证明,没有过硬的产品品质做支撑,雇托排队式的营销并不是万能的,再多的眼球效应也只是短期泡沫罢了。既然如此,奉劝商家还是要克服短视心理,多花一些心思在提高品质上,而不要再耍什么雇托排队的伎俩。
以上转载中国食品网(标注来源:中国医药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