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因为食品安全问题,小时候经常吃的“辣条”一度成为热词,也备受质疑。不过,新修订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调味面制品》,将通过标准化要求,为辣条正名。昨天,重庆晨报记者从市卫生计生监督执法局获悉,新修订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调味面制品》将从9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标准对辣条生产进行了标准化要求。
市卫生计生监督执法局有关负责人说,此次发布的新标准对辣条的原辅料、生产工艺、感官要求、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食品添加剂使用等进行了规范。
原辅料要求方面,小麦粉应符合gb 1355的规定;香辛料应符合gb/t15691的规定;食用盐应符合gb 2721的规定;食用植物油应符合gb 2716的规定;其他原辅料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及相关标准。在感官上,则要求其色泽“具有本品固有色泽”;其组织形态“具有本品固有形态”;其气味和滋味“具有本品固有的气味和滋味,无异味”;且无正常视力可见的外来杂质。
新标准从9月1日起实施,但允许并鼓励全市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在标准正式实施前执行该标准。据了解,重庆共有20个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包括火锅底料、怪味胡豆等,基本囊括了重庆的地方特色食品,有效保障了重庆食品安全。
以上转载中国食品网(标注来源:重庆晨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