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厨具导购网站首页 频道列表
2000多种语言在消失,人工智能是帮凶还是救星?
2024-06-25 08:35    3368    中华厨具网

今天,来自中国的语言正成为全球追捧和学习的对象,中国话日渐风靡且流行,这让每个中国人都感受到了骄傲与自豪。但与此同时,作为我国语言重要组成的方言和地方话,也在面临着传承缺失、濒临消亡的紧张局面,这又让人们在欣喜之余多了一层担忧与着急。

然而,当前不只是中国的方言,诸如冰岛语、毛利语等2000多种语言都在快速消亡,“语言濒危”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据了解,目前世界上大约97%的人口只使用了4%的语言在说话,而剩下的3%人口却说着96%的语言,人类的语言普遍在“越说越少”。

针对这一现象,联合国最新的统计数据表现得更为明确:从公元前8000年至今,人类的语言由2万多种急剧下降到了只有6000多种,且仍以每年24种的速度加速消亡,形势异常严峻。未来,倘若人们不做出积极有效的应对和改变,或许最终将步入“无话可说”的地步。

ai是加速语言消失的帮凶?

那么,造成如今语言濒临消亡的原因是什么呢?人们一致认为,自然灾害、疾病、战争等因素是导致语言濒危的罪魁祸首。而近年来快速崛起、普及和发展的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则是进一步推动语言走向消失的重要帮凶。

ai怎么就成杀死濒危语言的帮凶了呢?

原来,近年来加载人工智能技术的语音助手越来越普及,人们不管是在手机、电脑还是智能家电的应用中,指令发布、人机交互的主要形式都依赖语音。但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智能语音助手,诸如siri、cortana、alexa、google assistant等,它们所使用的语言加起来也就20来种,这无疑让一些小语种缺失了“活路”。

除此之外,一些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打造的“智能翻译机器”或是“智能机器人”,其中所使用的语言也是主流的几种。久而久之,一些不在主流选择内的语言便会因此而被抛弃、疏远,最终走向消亡。

也就说是,人工智能产品作为时下能够引导人类语言使用的潮流趋势,却将一些小众语言给排除或是忽略了,这无疑加深了这些语言没啥用处的印象,从而导致语言濒危程度进一步加深。从这点来看,ai的确是加速语言消失的一个帮凶。

其同样也能拯救濒危语言

不过,作为一把双刃剑,在不同的人手里ai也能展现出截然不同的作用。在一昧追逐商业利益的人手中,ai可能是杀死语言的“凶器”,但倘若在立志保护濒危语言的人手中,其同样可以成为拯救语言的“救星”。

目前,世界上就已经出现了多种利用ai拯救濒危语言的尝试:

其中一种是利用ai技术打造智能教育机器人,通过机器人指导人们学习濒危语言,从而让这些语言得以传承和延续。比如ibm的“沃森人工智能”曾创立过一个能理解并回复用户信息,用毛利语与人交流的聊天机器人;此外,一组来自arc语言动力学卓越中心的研究人员,也开发过一种低成本、易于运输的语言教育机器人。

而另外一种尝试则是利用人工智能打造语言档案馆,从而起到记录、保存和传播濒危语言的作用。据了解,国外一位叫托马斯·弗雷的未来学家就提出了“全球语言档案馆”的计划,并将濒危语言项目列为建设的第一步。他与夏威夷大学合作,利用人工智能将收集到的足够的的濒危语言资料进行了翻译和存储。

最后,还有一种方式是利用ai技术实现“语言复制”。“语言复制”的概念是通过智能语音技术对一种语言实现完整记录,包括语言的结构、语音、语义和文本互译关系等等。目前,科大讯飞的ai研究院基于深度学习技术,正尝试在部分濒危语言和方言上进行语言复制。

未来语言拯救任重而道远

当然,ai对濒危语言的拯救与保护也面临着不少的难题。比如有的语言文字口语虽然都广泛使用,但文字往往缺乏正字规范;有的单纯使用口语,文字使用较少;还有的没有文字,语言也只有少数老人在使用......这些情况给ai理解、记录和传播语言带来的巨大困难。

鉴于此,对于濒危语言的拯救和保护既不能急于一朝一夕,也需要更多热爱母语的人的参与。只有技术日复一日的完善和提高,以及越来越多传承语言的人的帮助,ai拯救濒危语言之路才能走的顺畅,走的长久!

转载:中国机器人网(原始来源:评论:0)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