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厨具导购网站首页 频道列表
苏州工业园区借力全球智博会打造产业新亮点 人工智能产业释放发展红利
2024-06-25 06:32    9610    中华厨具网

千余人工智能新产品新技术密集首发、五大国家级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首次集中亮相、七大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签约落地……日前,在苏州工业园区举办的2019全球人工智能产品应用博览会,全面展示了当前人工智能产业领域的创新成果,也让园区成为业内瞩目的焦点。

作为国内首个明确提出聚焦人工智能并出台专门政策予以鼓励发展的开发区,苏州工业园区率先布局以大数据和云计算为支撑的人工智能产业。当前,园区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加速崛起,成为地方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新产品新技术密集首发

带你“见智·见未来”

本届智博会吸引了国内外200余家人工智能创新企业参展,1000余款人工智能产品和创新解决方案集中亮相。可潜入水下500米探测的智能“鲨鱼”、30秒就能测出多项生理指标的床垫、以及忙碌穿梭的各类智能机器人……众多“黑科技”让观众真切感受到大会主题——“见智·见未来”。

作为今年最大亮点之一,由科技部主导的自动驾驶、城市大脑、医疗影像、智能语音、智能视觉五大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首次集体亮相。与国际巨头同台pk,一批园区本企业的表现令人刮目相看。

“这款‘智慧重症’系统可实时监控病人的生命体征,为医生提供诊断参考,同时随着数据量不断累积,系统将越来越聪明,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病情发展。”苏州麦迪斯顿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5产品组研发负责人杨承其介绍,“目前,包括这款系统在内,公司自主研发的智慧医疗产品已覆盖急诊、急救、监护、康复四个阶段,全国80%的三甲医院是我们的客户。”

橘色的身体、圆圆的“眼睛”、灵活的“手臂”……由园区启迪时尚科技城孵化的农业采摘机器人“阿波牛”以其萌萌的外形成为会场的人气明星。随着指令下达,机械手缓缓伸出,轻松摘下一个苹果。“7秒完成一次采摘动作,两只手同时作业可代替0.8个人力,未来可实现2秒一次动作,最多可代替4个人力。”启迪睿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销售副总裁康涵宇还透露,目前公司正在研发更加“聪明”和“细心”的秋茶采摘机器人,有望在今年8月推出。

应用创新中心集中落地

加速集聚“最强大脑”

华为、西门子、科大讯飞、新国大、上海交大、西交利物浦……智博会开幕式上,这些业内大名鼎鼎的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不约而同地选择园区布局其人工智能应用创新中心。这些创新中心覆盖工业人工智能、ai+bim、ai+教育科技、智慧出行、智能人机交互等多个应用领域,未来将着力推动园区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事实上,人工智能领域的高端研发机构和一流创新企业青睐园区并非一时。近年来,百度、科大讯飞等一批业内佼佼者接连落户,让园区成为国内人工智能产业的创新发展高地。

据《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年度报告(2018)》,当前,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央地联动效应突出,全国86%的相关企业集结在以北京、广东、长三角为代表的三大产业集聚区。在中国人工智能15强城市排名中,苏州位列第8,而园区则是苏州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高地。去年,园区人工智能产业相关专利达604 件,占苏州全市的1/3。

根据规划,园区计划到2022年,聚集约10个人工智能应用创新中心,形成10个以上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打造20个以上可复制推广的应用示范项目,建成国内知名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应用示范地和产业集聚地;到2025年,聚集约20个创新中心,形成30个左右应用场景,打造40个以上应用示范项目,建成国际知名人工智能应用创新试验示范区和产业聚集区,力争成为国家级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营造更优创新生态

培育经济增长新引擎

5月14日,科大讯飞苏州研究院在园区人工智能产业园揭牌。研究院将依托科大讯飞的优质资源,瞄准智能视觉、声学与智能交互、自然语言理解与处理、智慧城市、智慧建筑等领域,致力于建设一支世界级人工智能专家队伍,加速园区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助力苏州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城市和人工智能产业高地。

“苏州工业园区是科大讯飞发展人工智能的重点布局区域,因为这里有良好的创新生态和一流的营商环境。”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说,“我们将加强在园区的投入和资源布局,让人工智能领域的先进技术尽快从‘实验室’走向应用。”目前,科大讯飞(苏州)科技有限公司下设苏州研究院和双创中心两个部门。双创中心“智子空间”已累计签约孵化项目24个,签约创业导师12名。

近年来,园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人工智能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进行前瞻布局。早在2017年3月,园区就率先发布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及《关于推动人工智能相关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吹响了向这一新兴产业领域进军的集结号,并始终致力于为在园区落地、成长、壮大的人工智能企业营造更优的创新生态和营商环境。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园区已聚集人工智能相关企业600多家,覆盖工业、通信、信息技术、交通、教育、医疗、金融和生活消费等领域,从业人员超过2万人,去年实现产值250亿元。当前,园区正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大力发展“ai+”,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在智能制造、软硬件终端和服务业上的全面应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 本报记者 孟 旭

转载:中国机器人网(原始来源:评论:0)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