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厨具导购网站首页 频道列表
直径500纳米的机器人,有望用于眼病治疗
2024-06-24 09:14    9822    中华厨具网

比头发丝还要细得多

直径500纳米的机器人有望用于眼病治疗

(记者朱莉)7日,记者从哈尔滨工业大学获悉,该校科研团队研发出直径仅为500纳米的纳米机器人。这种纳米机器人比头发丝要还要细得多,未来有望钻入眼球,并将自身装载的药物运送到病灶部位,帮人类微创精准治疗眼病。

目前,在治疗眼病时,常规的眼睛内药物递送主要依靠滴药或血液运输完成,然而这些方法受到多重生物屏障的阻碍,难以实现向眼球后部(如视网膜黄斑区域)的药物递送。近年来国内外科学家致力于设计可在眼睛玻璃体中可控运动的游动纳米机器人,试图依靠纳米机器人的自主运动来突破生物屏障完成药物主动运输。然而眼内玻璃体中生物分子的黏附严重阻碍了纳米机器人的运动。如何摆脱生物分子的黏附,实现在生物流体内的长距离集群运动,成为长期制约眼科医学纳米机器人应用的瓶颈。

为攻克这一难题,哈工大基础与交叉科学研究院微纳米技术研究中心吴志光副教授与德国马普智能系统所皮尔菲舍尔教授团队合作,联合对这一难题开展研究。据悉,自然界中猪笼草表面具有纳米厚度的液体润滑层,使落到植物表面的昆虫很容易滑落到植物的“口中”。受猪笼草液态润滑界面的启发,研究团队首次提出了一种表面涂覆纳米液态润滑层的螺旋形磁性纳米机器人,并成功实现纳米机器人在眼睛玻璃体中可控、高效地集群运动。他们的研究成果以“穿梭眼内玻璃体的群体润滑微型推进器”为题,在线发表于《科学进展》,研究论文发表后,世界顶级学术杂志《科学》《自然》对其进行了专题报道。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种螺旋形磁性纳米机器人直径仅为500纳米,比头发丝还要细得多。这些表面润滑的螺旋形纳米机器人能够在外源磁场的引导下有效地克服生物分子的黏附,完成从眼睛玻璃体中心位置到视网膜的长距离可控集群运动,到达眼内玻璃体中的指定位点。这些表面润滑的磁性螺旋形纳米机器人未来有望装载药物,通过自主运动的方式到达病灶部位,执行药物主动靶向递送任务,实现疾病的微创精准治疗。

转载:中国机器人网(原始来源:评论:0)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