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厨具导购网站首页 频道列表
巨头的未来ai之战:微软向左走2b 谷歌向右走2c
2024-06-21 12:49    7444    中华厨具网

新浪科技 郑峻发自美国硅谷

ai时代已经到来

颇具戏剧性的是,微软build开发者大会和谷歌i/o开发者大会今年撞车了,开幕时间只差一天。微软在西雅图,本月7日到9日;谷歌在山景城,本月8日到10日。开发者群体或许各有侧重,但科技媒体就不得不兵分两路。

这两大科技巨头存在着不少业务重合与竞争,正好也是pc时代和后pc时代的两大代表性公司,目前则分别拥有全球最大的桌面和移动操作系统。在pc时代,微软和英特尔的wintel组合横扫市场;而在后pc时代,谷歌和苹果分割统治了移动平台。

无论是昨天的微软build大会,抑或是今天的谷歌i/o大会,有着一个共同的主题词——人工智能。ai几乎无处不在,贯穿着两大巨头诸多纷繁复杂的新产品,重新定义了软件服务的体验。毫无疑问,科技行业正在迈进了全新的ai时代。

实际上,谷歌和微软去年就已将ai定义为自己的未来战略。无论是微软ceo所说的“ai重新定义一切”(ai redefine all),还是谷歌ceo提出的“移动优先转向ai优先”(mobile first to ai first),两位印度裔ceo的战略实际上同出一源:ai会成为贯穿两位巨人的血液,渗透和提升微软与谷歌的所有产品和业务之中。

从这个角度来看,今年的微软和谷歌i/o大会并没有太多全新的产品,而是原有产品在ai时代的更新换代,焕发出全新的体验和魅力。换句话说,今年的两大开发者大会,是去年的大会延续,是两大巨头根据去年确定的ai战略交出的成绩单,是无所不在的ai的应用体现。

ai贯穿所有产品

昨天微软发布的azure ai、iot、microsoft 365、brainwave,今天谷歌更新的全家桶系列软件——android p、gmail、google photos、google assistant、google news、google maps、google lens、自动驾驶,无一不是展示ai带来的更为人性化的体验,也是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行为预测、自然语义理解这些深度学习相关技术在产品端的体现。

以今天的谷歌大会产品举例,gmail可以预测性帮助用户写邮件,用户不需要一个词一个词的输入;photos会自动识别面孔,给用户修图和自动文本转化;assistant可以同时处理用户的两个指令,甚至直接后台给商家打电话预定;news可以自动搭建新闻专题,帮助用户了解热门事件的来龙去脉;waymo的自动驾驶可以预判那些突发的意外情况,提前减速避开闯红灯突然横穿马路的行人车辆。具体的产品新功能介绍,可以看新浪科技的谷歌大会专题文章。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产品需要用户数据。你只有完全相信谷歌,将自己的个人数据托付给谷歌,才能享受到google assitant、gmail等所有ai相关产品的便利人性。获取用户数据的前提是隐私和安全;这也是微软和谷歌在两大主题演讲中高度强调的内容。

作为媒体从业者,我一直期待着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解放媒体的工作效率。未来的新闻媒体工作,突发快讯、处理新闻稿、搭建专题这种繁琐耗时、低创造性的工作,都可以交给人工智能来完成。媒体人应该把宝贵的资源和精力,专注到原创内容和深度分析这些高创造性的工作上。

有一点需要向两大巨头致敬。谷歌和微软在推进前沿技术的同时,并没有忘记对残疾人弱势群体的关怀。昨天微软推出了2500万美元的五年计划"ai for accessibility",联合开发者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帮助残疾人改善生活体验;今天谷歌也专门推出了摩尔斯电码输入法,用机器学习技术帮助无法正常表达的残疾人与外界沟通。

微软每年都会在主题演讲抽出五分钟,专门介绍科技帮助残疾人的温情故事,前年是人工智能和智能眼镜帮助盲人“看到”世界,去年是智能手环帮助帕金森患者重新生活,今年则是人工智能帮助盲人学生跨越语言障碍。这些科技与人性的温情小故事不仅体现了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也是对科技巨头最好的品牌广告。

侧重2b与2c市场

话题回到两大巨头。微软和谷歌的两大开发者大会,实际上就是当前人工智能领域两大平台的开发者大会。但两大巨头的人工智能发力重点领域略有不同,微软主要瞄准的是2b的企业市场,而谷歌主导的则是2c的消费市场。

微软的ai产品,是深度整合到自己的azure云平台和windows平台上,包括了azure ai和windows ml。此次build大会重点强调的azure ai,是意在向企业用户领域推广自己的“云+生产力+ai”的全套服务,主题演讲中的华为小米内嵌的智能翻译、大疆无人机为代表的升级版iot都是微软ai在企业市场具体使用场景的体现。看得出来,微软迫切地希望打造一个基于自己云ai技术的企业市场生态圈。

在企业市场,微软ai的竞争对手主要包括亚马逊aws和ibm的沃森。虽然在云服务领域,微软azure市场份额依然落后于亚马逊的aws,但微软也有自己拓展ai服务的独有优势——原先的生产力客户。微软的windows和office在全球大企业市场占据着主导地位。全球财富500强企业中,95%都在使用微软的云服务(包括了azure和office);office 365的企业月活用户在去年10月就已经超过了1.2亿。

而谷歌的ai产品,也是完全融汇到自己的全套互联网服务和android平台上。这些少则数亿、多则数十亿的海量用户基数,是谷歌发展ai最得天独厚的竞争优势,也是可以直接转化的消费市场用户。(android月活设备去年就突破了20亿部,这不包括中国大陆市场。)

每一款经过ai“开光”的谷歌软件产品,比如谷歌今天发布的几乎全部应用,都能给谷歌带来更多的用户数据,满足深度学习的训练需求。正因为如此,谷歌才从来不吝啬自己的平台,向ios平台同步开放几乎每款ai软件产品。比起移动平台之争,谷歌更看重的是海量的ios用户数据,甚至支付巨额费用向苹果ios购买用户流量;bernstein分析师预计,去年这部分流量购买费用高达30亿美元。

谷歌在消费市场的ai竞争对手,主要有亚马逊和facebook。虽然在互联网服务用户基数上远不如谷歌,但亚马逊和facebook各自在电商和社交领域占据无可撼动的主导优势。亚马逊的alexa在智能家居和互动娱乐领域甚至还有自己的生态优势,这也是微软在消费ai领域选择让cortana与亚马逊alexa携手的重要原因。双方虽然在企业市场存在竞争,但在消费市场都面临着谷歌这个巨无霸一般的对手。

背后运算平台较量

ai战略之争,除了生态平台和用户数据之外,还有背后支撑ai运算和训练的云运算平台。这也是微软与谷歌开发者大会最吸引眼球的部分;昨天微软发布了深度学习加速平台project brainwave(去年发布预览版),今天谷歌发布的第三代tensorflow芯片tpu 3.0。

值得一提的是,tpu 3.0处理器采用了液冷技术,运算能力比前一代产品提升了八倍。而微软的brinwave的基石则是英特尔的straix fpga芯片。去年8月微软官方表示,使用英特尔straitx 10 fpga芯片,brainwave不需要批处理就可以支持每秒39.5万亿次的运算。

微软从2012年开始,就已经将云与ai的芯片战略押注在更为灵活的fpga芯片上。而这也是促使英特尔在2015年斥资167亿美元收购fpga芯片巨头altera的重要原因。过去几年,英特尔凭借着一系列数百亿美元的重大收购(altera、nervana、movidius、mobileye),为自己在ai时代卡住了一个重要身位。

微软在云端的深度学习平台是基于英特尔的fpga芯片,在移动端的windows ml平台也是基于英特尔的movidius vpu芯片。虽然英特尔也曾宣布与facebook合作打造ai芯片,但近期的系列迹象显示,facebook正在组建自己的ai处理器研发团队。

相比之下,微软与英特尔在ai时代的利益绑定的更加紧密。微软在ai领域的拓展,也意味着英特尔ai芯片的拓展。从某种意义上说,微软与英特尔这对pc时代的黄金搭档,在ai时代又再度携手,共荣共进。

今年的三大开发者大会,还剩下6月份的苹果wwdc。苹果的ai战略基石显然是超过13亿的ios用户以及相关的海量用户数据。去年苹果在wwdc上发布了core ml机器学习框架,首次展示了自己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规划。由于苹果dna高度强调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的,使得苹果把自己的ai平台锁定在了移动设备本身,core ml的机器学习都在ios设备本地完成。这是一把双刃剑,虽然保证了数据安全,但也是一种运算能力的限制,对移动端芯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虽然微软和谷歌也有自己移动端的windows ml和tensorflow light框架,但这并不是两大巨头的ai战略核心;他们的机器学习框架是和自己的云平台深度绑定。面对微软和谷歌的云ai战略,苹果是否还会继续坚持机器学习的本地化?下个月就会见分晓。

转载:中国机器人网(原始来源:评论:0)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