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厨具导购网站首页 频道列表
沙尘暴席卷北中国 治沙议程刻不容缓
2024-06-19 17:38    2783    中华厨具网

一场前所未有的沙尘暴即席卷了半个中国。

3月16日,甘肃发布黄色预警。沙尘暴首先在甘肃民勤等地出现,随即而生的扬沙天气迅速蔓延至甘肃全省。几乎在同时,从蒙古高原上卷起的弥漫黄沙随着强劲大风席卷南下,不到三天,就几乎淹没了北中国。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证实,强沙尘还漂洋过海,波及朝鲜半岛、日本,波及面为近五年最广。据国家林业局荒漠化监测中心监测,沙尘天气影响的中国国土面积约180万平方公里,受影响人口约2.7亿。

“每年春天影响中国的沙尘暴源头,主要分为境外和境内两部分。”中国知名的治沙研究机构中国气象局甘肃省治沙研究所所长王继和告诉南方周末。其中约六成来自蒙古国西部和中亚哈萨克斯坦等地区的沙漠区,另外四成则来自中国境内。

“沙尘暴的发生主要有三个条件。”李耀辉研究员分析说,首先要有沙尘源,沙漠和裸露的耕地是主要的沙尘源;其次是大风,将沙尘源地表的沙尘粒子吹离地面;第三还需要大气垂直上升运动,将吹离地表的沙尘粒子输送到高空。

对于此次影响半个中国的沙尘暴,李耀辉说,成因可能主要在两方面:一是除北疆外,我国北方主要沙尘源区降水相对偏少,地表比较干燥;其次是这次冷空气的强度大,势头猛,造成了很强的地面大风。春季本身就是冷暖空气交汇的季节,冷空气活动相对较多,加上北方大部地区升温明显,积雪消融,土层解冻。一旦冷空气活动造成大风,很容易发生沙尘天气。

为了阻止沙尘,国内已付出很大努力。但王继和指出,“局部有好转,总体还没有出现明显变好趋势”。

3月中旬,农业部公布的《2009年全国草原监测报告》证实了这一判断。该报告说,虽然部分草原生态正逐步恢复,2009年春季全国发生沙尘暴7次,比2000年减少9次。但监测结果同时表明,从整体上看,全国草原退化、沙化、盐碱化、石漠化现象依然十分严重。全国重点天然草原的水土流失面积接近1333万公顷。

“中国沙漠主要在内流河地区。一旦中下游的水量减少、土地退化,沙漠就会扩大。”王继和说。如果再加上过度采矿、放牧及气候变化,都会使沙尘暴再度加强。

不仅国内,中国沙尘暴的主要策源地——蒙古高原,由于采矿、过度放牧、地下水减少等原因,草原的退化并未有太大改善。

一位在蒙古从事矿业投资的浙江商人告诉南方周末,蒙古矿产资源丰富,铜、煤、铁等矿更是矿业投资者的热土。但大多矿业投资者并没有遵守环境保护的措施。以他在蒙古期间考察所见,采矿所在地几乎都已成“不毛之地”,到了枯草季节,跟“沙漠没什么两样”。

“沙尘暴无法根治,但治沙可以缓解沙尘暴的影响。”甘肃省治沙研究所所长王继和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根据研究,荒漠区内如果有防风固沙林带,减少或减轻沙尘暴的强度可以达70%,有绿洲可以减缓90%。”

在中国境内,为了防风治沙,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实施著名的“三北防护林工程”。从1978年至2050年,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造林5.34亿亩,规划范围正包括主要沙源地内蒙、甘肃中北部等地。而在中国境内最主要的沙源地阿拉善盟,see生态协会等ngo的植树活动亦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采取以林草植被建设为主的综合措施,加强地表覆盖,减少尘源。”国家林业局防沙治沙办公室主任刘拓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不过,王继和说,这些只能解决国内沙源地的问题。由于财政困难、人口少、草原沙化面积大,在中国境外的蒙古国治沙一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近几年来,中国开始致力于与蒙古国等沙源地国家开展国际合作。作为中国知名的治沙研究机构,自1993年以来,甘肃省治沙研究所受中国商务部委托,已代表中国政府成功举办了多期“沙漠治理技术推广国际培训班”,培训对象包括蒙古国在内的多个国家相关人员。研究所还与蒙古国签署了合作协议,就培训蒙古工人和合作实施治沙计划进行商谈。

和以前日韩等国在中国治沙一样,在内蒙古,二连浩特市已开始帮助蒙古在中蒙边界的扎门乌德植树造林。此外,韩国东北亚森林论坛组织也与蒙古合作,建立绿化带,防止南戈壁地区被流沙侵袭。

“防沙治沙,是人类共同的事。”王继和说。

来源:行业资讯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