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厨具导购网站首页 频道列表
中石油10年建4万公里管道
2024-06-19 09:19    4176    中华厨具网

5月28日,中石油管道局经理张英良出席了北京科博会第六届中国能源战略高层论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张英良透露,预计十年间,中石油将规划建设总长度约4万公里的油气管道。其中,天然气管道长2.5万公里以上,成品油管道在1.1万公里以上,年输送能力达到9400万吨。

按照中石油目前规划的油气管道建设方案,国内成品油管道项目将在今明年进入密集规划建设期。张英良告诉本报记者,今年现有建设项目中,兰郑长成品管道长江以南到长沙段管道将在2010年的8月投产。2010年,中石油还将规划建设从宁夏中卫到贵州贵阳的成品油输送管道。

除成品油管道之外,中石油现建和规划当中的重点原油天然气管道也将于“十二五”期间完工或开工。他透露,中缅油气管道预计将会于2011年底完成基建项目,西气东输三线工程也将于二线完工后投入建设。

中石油集团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专家指出,未来10年,中石油将基本形成一个覆盖全国连接内外的油气管道网络,解决国内南北地区在市场需求和油气资源两方面不平衡的现象。

此前,中石油管道局原局长苏士峰曾对记者表示,中国长距离油气管道建设并未因为金融危机而降低速度,随着进口油气量越来越大,中国正加大投资建设油气管道的力度。

这10年,中石油将如何织出一张连接国内外覆盖的油气管线蛛网?

西油东调北油南运

一直以来国内都存在着西油东调,北油南运的现象。中石油上述专家分析,目前东南部的油品消费量占到全国总消费量的75%左右,国内大型油田多在西部北部地区,所以建设一个从西到东从北到南的油气网络将必不可少。

张英良则认为,管道的走向将实行资源结合市场的原则,比如中部没有大型炼厂和油田的区域。中石油今年完工和开工的油气管道就有两条,走向几乎都是中部和西南等没有大型炼厂和油田的区域。

到今年8月底,西油东调的一条重要管线“兰郑长”成品油管道将完成长江以南工程。张英良对本报记者表示,该项目长江以北的管线已经投产,预计8月底到长沙段也将正式投产。

据了解,这条自2007年开工建设的管道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成品油输送管道,总长度为3060公里,设计年输油能力1000万吨,总投资将近120亿元。张英良表示,兰郑长管道建成后,将连接“乌鲁木齐—兰州”的成品油管道,湖南长沙将连通我国西部最大的石化基地独山子,中石油将最终实现“北油南调、西油东运”的油品供应格局。

除了兰郑长管道外,今年中石油还在规划新建另外一条西油东运管道。张英良透露,管道局将于今年规划建设从宁夏中卫到贵州贵阳的成品油管道,以缓解西南地区油源紧张的局面。

他进一步表示,这条列入规划的管道总长度大致1000多公里,输油能力还不能最终确定,油源将以中石油在西北的油田为主。

中缅管道2011年完工

在紧锣密鼓修建国内油气管道的同时,中石油连接境外的油气管线也今明两年开始步入开工高峰。

据了解,中石油预计中缅油气管道将于2011年底完成基建项目,连接中亚气源的西气东输三线管道也将于二线完工后列入开工议程,最迟“十二五”开工。目前,中缅油气管道的缅方油气接收码头和石油天然气两条输送管道已经同时开工。

根据中石油的规划,这条连接管线天然气、石油双线并行,西起缅甸西海岸实兑港,经缅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然后从云南边城瑞丽进入中国境内,最后抵达昆明。计划输送原油2000万吨/年,输气120亿立方米/年,预计投资约25亿美元。

张英良透露,这条由中石油全面负责修建的管道预计将于2011年底完成基建项目,设计的管线参数为原油管道管径800毫米,天然气管道管径1019毫米。他坦言这条管线的施工难度很大,面临很多山川河流作业,预计的工期为两面左右,目前正在分段施工。

张英良说,西气东输三线工程也将于二线完工后开始建设目前已经列入议程,管线最终以广州为终点。西气东输三线的管道首站西起新疆霍尔果斯,以中亚气源为主,途经甘肃、宁夏、陕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等省区,末站广东省韶关,设计年输气能力300亿立方米。

根据公开资料,截止至2009年,中国建成的原油管道长达1.7万公里,成品油1.4万公里,天然气3.1万公里。这其中,中石油的管道长度就占到中国油气管道长度的80%。中石油2009年的年报则显示,2009年末中石油管道总长度为50627公里,其中天然气管道长度为28595公里,原油管道长度为13164公里,成品油管道长度为8868公里。

来源:行业资讯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