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厨具导购网站首页 频道列表
产业升级的原动力 测试新理念加速技术革新进程
2024-06-18 08:33    4017    中华厨具网

从2010年中国通信产业的发展特点即可以看出,三大运营商在2011年将在移动互联网产业倾注巨大的精力,也将形成激烈的竞争态势,这同时也将是一场马拉松式的竞争。为此,网络作为三大运营商的生存之本,担负着发展移动互联网业务的重任,中国移动也正加大td-lte的建设力度,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则正在利用电信级以太网加速移动回传技术的升级,而在此过程中,测试技术将是保障这些技术成功升级的重要因素。

td-lte测试注重“四化”建设

2010年是td-lte的发展元年,通过一系列的试验,td-lte在2011年即将走向6个试点城市的部署,在此过程中,测试仪表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移动则表示要通过“四化”建设来完善td-lte测试产业,这些测试新理念将大大提升td-lte等新技术的商用时间。

中国移动研究院测试所肖善鹏表示:“随着td-lte产业的不断发展,系统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包括无线、网络及业务等层面的测试任务越来越多,虽然各种测试仪表不断补充,但仍然满足不了测试的需求。”为此,中国移动坚持体系化的发展思路,提出通过“四化”即平台化、网络化、智能化和自动化来完善测试能力、健全测试体系。

平台化即是将td-lte所有测试能力集中在统一的平台上,从而实现能够集中调度。肖善鹏说:“中国移动未来将把测试仪表、工具及测试平台当做基础设施来管理,对网络测试、终端测试等仪表实现平台化管理和调动,发挥协作和共享的优势,这样就可以有效利用测试资源,提升测试能力。”

网络化分为三个层面,第一是测试仪表的远程管理,这是来自于平台化的需求,将各个实验室的测试资源进行平台化管理。第二是测试资源和能力的异地共享,肖善鹏说:“中国移动30个多个分公司不可能都建立一套完整的测试系统,异地共享可以不仅提高省公司的效率而且提升了资源的利用率。”第三是建设具有云计算技术的新型测试仪表,其核心思想就是充分利用闲散的测试资源,解决未来ip化大容量对高性能测试仪表的需求。

智能化意为测试系统的智能化。肖善鹏表示,首先,在测试过程中,被测对象具有感知和反馈的能力,如果将这些能力也参与到测试的过程中,就可以扩展测试能力,并衍生出新的测试方式;智能化的第二个意思是指高度模拟现网场景,特别是td-lte业务能力非常强,如果测试系统能够真实地模拟出多种网络场景,将大大提高测试效率。

自动化即表示可以实现测试资源和测试能力的自动发现、自动部署、自动配置和自动监控,在测试过程中,不光是测试执行的自动化,而是整个测试资源和能力配置的自动化,多个系统之间能够自动数据关联和同步。测试自动化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大大降低测试成本。

测试加速移动回传技术升级

infonetics的市场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几乎全球所有的运营商都采用电信以太网逐渐取代tdm来支撑移动回传,混合部署将成主流,即利用tdm作为语音传输,电信级以太网应用到数据的传输中。由于电信级以太网能够显著降低运营商的投资,并能够进一步细化带宽的分配,ixia中国区市场开发部经理tony wang表示,未来将会有65%的运营商将完全采取电信以太网的技术。

同时,在用户对带宽的需求及对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运营商亟需找到一种投资成本不高而又具有高qos的方法来提高网络带宽,而电信级以太网就可满足这样的要求。tony wang表示,运营商已经在关注利用40g、100ge电信级以太网将取代sonet/sdh的传输网络,但是这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在与解决以太网时钟同步的问题。2011年,三大运营商解决时钟同步成为当务之急。

传统时钟同步有gps接收、同步以太网以及精准时钟协议(ptp)即ieee1588v2等三种,电信以太网使用后两种技术解决时钟精度和稳定性。据了解,一般情况下在物理层上使用以太网同步,在协议层使用ieee1588v2。tony wang也表示,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ieee1588v2通过对硬件升级进一步提高了时钟精度,现在有些国外厂商开始将同步以太网和ieee1588v2混合使用,在物理层解决频率同步,在协议层既可以解决频率同步有可以进行相位和时刻同步。可以预料的是,这样的趋势也将都出现在中国三大运营商的下一代网络建设之中。

因此,针对这两种技术的测试手段就非常重要,以确保以太网同步以及ptp技术得到正确的应用。比如,由于ptp是由不同厂商提供,必须保证互通性。而同步以太网技术主要涉及主时钟和从时钟信息交互,这就需要进行扩展性测试,如增加每个主时钟和从时钟的数量也能够确保每条线路在满速率状态下正常运行。各种测试技术的有力支持,将进一步加快基于电信级以太网作为移动回传技术广泛应用的速度。

来源:行业资讯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