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是高估了未来两年里将发生的变化,又过于低估了未来十年将发生的变化。”比尔·盖茨在其《未来之路》一书中作出了这样的结论。看起来离我们还有些遥远的自动驾驶,各大车企已经在私底下基本都布好了局。
2020年对于自动驾驶的实现是个坎儿,多家汽车厂商都宣布在这个时间节点要推出自己的完全自动化驾驶车型,也就是无人驾驶。这个时候,引用盖茨的观点:简直不要太乐观。自动驾驶除了技术需要攻克外,还有一整套社会系统制度的配合才能完成。但是10年后,马路上的改变一定会超过我们的想象。
自动驾驶等级定义
在了解各车企的自动驾驶规划之前,先来看看官方对自动驾驶(辅助)系统等级的定义。目前主流的车厂都默认以sae(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的分级为标准,共分为:驾驶员辅助、部分自动驾驶、有条件自动驾驶、高度自动驾驶、完全自动驾驶五个层级。
特斯拉
提到自动驾驶的一瞬间,无数人脑子里想必第一时间已经蹦出“特斯拉”这个词了,那就从特斯拉说起。
支持autopilot 2.0硬件设备的v8.1系统目前已经上线了数月,但是按照sae对自动驾驶的等级分类,特斯拉目前还是只能停留在第二级别。不过,特斯拉早就对5级完全自动驾驶做好了规划。
从今年3月份开始,出厂的所有车型在硬件上都保证能够完成sae 5级自动驾驶,这些硬件包括12个超声波传感器和8个摄像头。8个摄像头用于覆盖360度可视范围,对周围环境的监控距离最远可达250米,12个超声波传感器完善了视觉系统,探测和传感软硬物体的距离则是上一代系统的两倍。
当然这些话我们听听就好,这是目前特斯拉对完全自动驾驶硬件的定义,3/5年、10年后,硬件的标准肯定会再次提升一个台阶。
wgs2017会议上,特斯拉ceo elon musk宣布特斯拉年底将实现商用sae 4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既定计划,并对自动驾驶和电动化两个问题给出了答案:新售汽车全部搭载自动驾驶技术,他认为在还需要10年可以实现;燃油车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则仍需20年左右来过渡。
大众集团
3级已经来临:新一代奥迪a8,打脸特斯拉
特斯拉在自动驾驶上独领风骚数年之后,终于有一个传统厂商出来拆台。上周,北京时间7月11日,新一代奥迪a8车型正式发布,外观内饰的更新都不是重点,重点是它搭载了一套全新的自动驾驶系统,奥迪官方声明中:这套系统可以达到sae 3级别。
新一代a8的3级自动驾驶硬件包括:12个超声传感器、4个360°影像摄像头、一个前顶置摄像头(行车记录仪位置)、1个红外摄像头(夜视辅助)、4个中程雷达(四角)、1个长程雷达、1个激光扫描器。
再回头对比下特斯拉的传感器硬件:8个车身摄像头、12个超声传感器、1个长程雷达。a8直接将它甩出一大截儿。
新一代奥迪a8是首款专为高度自动化驾驶而开发的量产车型。当车在有隔离带的高速公路上以最高60km/h的速度缓慢行驶时,通过启动中控台上的ai按钮,奥迪ai拥堵自动驾驶系统将操控驾驶。
奥迪ai泊车自动驾驶系统和奥迪ai车库自动驾驶系统可实现自动将a8停入、驶出停车位或车库,驾驶者则可以对操作进行监控。不是目前的那种停在车位旁边让车辆自动泊车,是车辆放在停车场入口,人直接去逛商场,车辆可以自己进车库去找车位了,在市中心等车位、找车位的痛苦大家都经历过,个人觉得这个技术的革命性不亚于前面在封闭道路上的自动驾驶。
在当地法律法规允许的情况下,奥迪将会在量产车型中逐步采用奥迪ai自动驾驶系统。
作为大众集团在科技上的先行者,奥迪a8可以看做是大众对自动驾驶的试水。如果一切按计划正常发展,接下来,这套自动驾驶系统会不断更新并且会应用到大众旗下各个品牌不同级别车型中。此前,ceo穆勒已经表示:“大众集团将在2020年前后在每个细分市场都推出全自动驾驶汽车。”在这之前,大众将会投入数十亿欧元。
即将来临的:sedric concept概念车
除了新一代a8之外,大众集团内部目前还没有一款专注自动驾驶的产品,倒是在3月的日内瓦车展上,大众发布了一款sedric concept的概念车,官方表示,这是一台以sae第五级自动驾驶为目标的概念车,但并未有更多技术细节透露。
丰田集团
另一个传统车企巨头丰田,向来对新技术的应用比较保守,德系车已经将涡轮用了近10年之后,丰田才在近两年开始用涡轮,这里并没有任何贬低的意思,只说明大家造车的理念不同。
对于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丰田可能是目前最低调的厂商之一,福特、沃尔沃、谷歌、百度的自动驾驶测试车队经常能在新闻上见到,甚至连长安无人车的曝光率可能都比它高。
曝光少并不表示丰田真的无动于衷,2014年的时候,丰田确实说过出于安全考虑暂时不搞无人驾驶。但这话你能信?转个身,丰田就在2015年给自动驾驶项目拨了10亿美元的预算。同时和斯坦福、mit和密歇根大学合作,请来了gill pratt,也从jaybridge机器人搬来了整个自动驾驶团队。
实际上,丰田自2005年以来一直致力于自动驾驶汽车方面的研究,2006年丰田已经开始在自动驾驶设备和技术方面申请专利。目前,丰田在自动驾驶技术上申请的专利已经达到了1400多个。
2017年3月份,位于美国加州的丰田研究所(toyota research institute,简称tri)向外界展示了一款2.0版本自动驾驶汽车。
车顶搭载一个 velodyne 64线激光雷达,车头与车顶分布着6个16线激光雷达,车顶前后及左右两侧是普通雷达与gps天线,最后是车头两侧左右各三个摄像头。
两手准备,安全为先
目前丰田在自动驾驶领域有两个项目规划:分别为guardian(保卫者)和chauffeur(私人司机)。
guardian计划内容为新一代驾驶辅助安全系统,实时监控周围环境做出预警,并在必要的时候接替驾驶员直接操作车辆避免碰撞。chauffeur计划则是真正冲着最终实现无人驾驶去的。
其中,guardian的研发进度将大大快于chauffeur,并很快进行商用。从这里也能看出,就算研发自动驾驶,丰田也始终是将安全性放在第一位,在安全性没有足够保障的时候,不会激进的开始大面积直接应用自动驾驶技术。
再补充一点,丰田对驾驶的态度,还没能到完全放开让机器操作的地步,这两个项目的最终目标是实现sae 4级自动驾驶,也就是高度自动化,但仍是有条件的自动驾驶,并非像其它厂家一样直接到sae 5级。不知道几年过后,丰田是否还是会坚持只做到4级。
通用
最新一轮的自动驾驶军备竞赛中,通用集团在今年6月份一次性新投放了130台自动驾驶bolt纯电动车。而在此之前,通用已经有了一个50台车的自动驾驶车队。
这次新增的bolt是全世界首次用量产车的生产线组装自动驾驶车型,新车搭载最新的cruise自动驾驶系统,硬件部分包括:5台激光雷达、3台毫米波雷达和一组摄像头,它们的研发目标是最终能达到sae 4级自动驾驶。
通用的这套自动驾驶系统其实是来自于cruise automation公司,原本只有40人规模,就这屁大点儿的公司,通用竟然花了5亿8100万美元收购,可见当时通用对自动驾驶技术的迫切需求。
通用计划每季度投入1500万美元用于自动驾驶技术研发,cruise的团队也将扩张到1100人。今年下半年,他们将推出搭载super cruise的ct6车型,能达到sae 2级的自动驾驶功能。
奔驰
怎么少得了汽车的发明者——奔驰。目前的奔驰e级、s级车系中已经搭载了不少驾驶辅助系统,包括主动便道、车道保持、自动泊车等,当然这个最终要实现的无人驾驶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按照奔驰目前的规划,自动驾驶会分为4个等级逐渐实现。第一步,是实现的道路拥堵环境下的低速自动驾驶;第二步,实现低速停车场景的自动驾驶;第三步,实现封闭高速路况下的自动驾驶;第四步,在封闭高速路段之外也能实现自动驾驶。
另外,奔驰未来的发展不止有自动驾驶。智能互联、共享出行、电力驱动、自动驾驶,这四个维度将共同构成奔驰未来产品的发展方向。
全新的电动车品牌eq就是为这些全新理念准备的,将具备以上四个维度的全部特征。按照官方信息,eq电动车平台将于2020年底前投入使用,第一辆量产车也将在随后推出。
宝马
说完奔驰再说宝马,这俩死对头到哪儿都会针锋相对。奔驰推出eq品牌,宝马就发布自己的inext计划。
宝马在自动驾驶技术上选择合纵连横,拉上了科技厂商英特尔和mobileye,三方在2017年1月4日举行的ces展会上宣布,计划在今年下半年推出约40辆自动驾驶测试汽车,以进行路测。
3家强强联手,因特尔负责数据的处理并作出决策,mobileye是全球知名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贡献出其专有的eyeq?5高性能计算机视觉处理器,特斯拉的autopilot系统也有部分依赖于mobileye的技术。
未来数年内,3家公司将会对软硬件不断升级,按照规划,宝马将在2021年推出第一款全自动驾驶汽车bmw inext。
福特
作为一个传统厂商,福特的的思维比较接近,它的发展思路是达到sae 5级才推出量产车型。在这之前,不会将正在升级中的驾驶系统放在量产车上。
这条路注定会比其他人走得更坚信,只有自动驾驶市场已经做大,传感器、算法处理系统的整个成本降下来之后才能大规模为量产车装备。
连续两年的ces展会上,福特都会把自己的蒙迪欧自动驾驶测试车队放在展馆外跑上几圈,车队的规模还会不断扩充。在2017年初,福特还宣布,未来五年向argo ai公司投资10亿美元,以早日实现4级自动驾驶,而argo ai将为福特的无人驾驶汽车开发软件。
福特现阶段的终极计划是在2021年组建一支自动驾驶车队,提供拼车或者叫车服务。如前面所言,福特追求的是一步到位,这支车队所有车辆的要求是能达到sae 5级完全自动驾驶,既没有方向盘,也没有刹车和油门踏板。
沃尔沃
向来以安全作为自己标签的沃尔沃,很早就公布了自己的口号“2020年实现车祸时零死亡”,实现这个的基础就是用全自动驾驶类减少人为的操作失误。
已经有二者合作的xc90测试车从匹兹堡开往旧金山。沃尔沃提供最基础的车辆还有自己的部分技术,而uber自然也要充分发挥自己处理大数据的能力,自动驾驶的主要硬件和算法都是它来搞定。
除了和uber合作外,沃尔沃自己也在独立研发自动驾驶系统,并称之为drive me,此前,已经在瑞典老家哥德堡做了多次路测,最多的时候,共投入了100台车。另一边,沃尔沃也计划在国内展开自动驾驶路测,目前正在挑选自己的合作伙伴。
日产
2017年7月13日,日产在日本发布了propilot自动驾驶技术,并宣称该技术在2020年就能达到完全成熟的程度,也就是说,日产计划在2020年推出商用化的自动驾驶车型。
目前,日产汽车正在深入研究不同地区的驾驶条件,因此propilot系统将会很好地适应其投放的各个市场。
日产将自己的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1、2016年,可以实现高速公路单车道自动驾驶,其实就是acc适应巡航+车道保持就能搞定;2、2018年,系统升级后,可以在多车道的条件下能够实现自动驾驶;2020年,该项技术将会完全成熟,即使是应对城市街道交叉路或城市交通路况也可以实现自动驾驶功能。
国际大趋势如此,国产厂商自然也不甘落后太多,目前为止,已经推出自动驾驶试验车型的有一汽集团、上期集团、长安汽车、北汽集团、长城汽车。即将加入的还有广汽集团、东风汽车、吉利汽车、比亚迪汽车、力帆汽车……
长安
其中,最令比这印象深刻的是长安自动驾驶概念版,每一次在大型车展上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全身布满的闪光的镀铬想不引人注意都难。
长安汽车在2015年4月发布了智能化战略“6 5 4”,即建立6个基础技术体系平台,开发5大核心应用技术,分四个阶段逐步实现汽车从单一智能到全自动驾驶。
2016年4月,长安自动驾驶汽车完成的2000km高速公路路试,象征着第一阶段开发试验结束。
目前,研发进入第二阶段,将在2018年实现组合功能自动化,如集成式自适应巡航、全自动泊车、智能终端4.0等。未来在第三阶段,实现有限的自动驾驶,如高速公路全自动驾驶等;第四阶段,在2025年实现汽车全自动驾驶,并进入产业化应用。
一汽
共和国汽车长子在经历过改革初期的辉煌后,进入市场经济阶段总一直处于风口浪尖上,还好,这次在自动驾驶的潮流中,它没拖后腿,甚至可以说,一汽站在了国产品牌投入自动驾驶的前列。
早在2007年,一汽就与国防科技大学合作,在红旗hq3车型基础上完成高速公路自动驾驶样车。2011年7月14日,红旗hq3无人车历时3小时22分钟,完成了从长沙到武汉286km的高速全程无人驾驶实验;2013年具备pa-ha功能的红旗h7投放市场;而在2015年4月,一汽集团正式发布了其“挚途”技术战略。
根据该战略的十年发展计划,“挚途”战略将从当前的1.0发展到4.0。目前“挚途”1.0已经于2013年应用到红旗轿车上,具备紧急制动、防碰预警、车道偏离等驾驶辅助功能。在2018年前实现的“擎途”2.0计划,可以通过自主研发的智能互联驾驶系统中能够实现手机叫车、自动泊车和编队跟车功能,且有望搭载于红旗h7和解放商用车上。
而在2020年实现“挚途”3.0,可以实现v2x功能,能够整合高速代驾及深度感知和城市智能技术。最终在2025年实现“挚途”4.0,将高度自动驾驶技术整车产品渗透率达50%以上。
上汽
2015年的上海车展上,上汽集团发布了自主研发的igs智能驾驶汽车,作为“自动驾驶”概念版展现。igs可以初步实现远程遥控泊车、自动巡航、自动跟车、车道保持、换道行驶、自主超车等功能。
上汽把自动驾驶功能分成5级,igs是3级,10年后的愿景是5级,目前正在自主研发二代mg igs。上汽规划在未来5年内,实现结构化和部分非结构化道路的自动驾驶,在未来10年内,实现全环境下的自动驾驶。
2016年6月,国内首个无人驾驶示范基地在上海嘉定国际汽车城开园,而国内首个无人驾驶测评基地也将落户同济大学嘉定校区。同时,上汽集团还和同济大学正式签订合作协议,共建超过1200亩的测评基地,这里有望诞生国内首套无人驾驶的认证体系。
同时,同济和上汽也将组建一支近百人的团队,共同开发国内首套无人驾驶测评认证体系。
结语
自动驾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传感器、算法、执行单位的共同配合,没有任何一个车企能独立完成。在每一个车企在研发自动驾驶技术背后,除了科技公司提供算法、处理器的支持外,还离不开零配件供应商的高精度、高稳定性传感器。
本文只讲了很有限的一部分车企。而且除了我们知晓的传统车企外,还有科技企业的参与,如百度、谷歌、因特尔、英伟达等;也有传感器供应商博士、德尔福等。
不论怎么看,完全不需要人参与的自动驾驶终将有实现的那一天。未来两三年内的变化,我们可能过于高估,而未来10年内的法杖,可能会远超你我的想象。
转载:中国机器人网(原始来源:评论:0)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