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厨具导购网站首页 频道列表
写稿机器人加速布局 人工智能或将推动文化传媒行业大变革
2024-06-16 15:03    2181    中华厨具网

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今年以来,写稿机器人在不少媒体和资讯网站上加速布局。这意味着,在生产端,文化和传媒行业正快速迈进自动化门槛。而在分发端,智能化、个性化的阅读客户端,目前已经遍布人们的智能终端设备人工智能可能将推动整个文化传媒行业的大变革。

“小明”1秒能写100字

几天前,云南省第一个写稿机器人“小明”在昆明报业上线。小明用1秒的时间,就“写”出了一篇100多字的稿件。而在“小明”上岗之前,《南方都市报》的写稿机器人“小南”也正式上线。看起来,越来越多的媒体开始智能化生产。

与媒体相比,互联网巨头在这方面起步更早。腾讯的写稿机器人已经运行接近两年,腾讯内容机器人项目负责人刘康用数据告诉记者,机器人写稿并不是噱头。

刘康说:“在接近两年的时间里,我们至少迭代了有5次的技术,用机器写了20万篇稿子,平均篇幅大概200-1000字的样子,也有一些快讯更少一些,60-200字,总共加起来我们有4000万字的稿件量。”

“小明”可以根据受众兴趣进行推荐

不光是生产端,在分发端,智能化的应用软件也快速增长。像头条号、天天快报这样的推荐引擎,能始终根据受众的兴趣进行推荐,受到了热捧。

再加上无人机、vr、ar等技术的应用,人工智能正给整个文化传媒行业带来巨大改变。腾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周政华说,这些改变在国外也有所显现,并凸显出三大趋势。

周政华指出:“其实从卫报,包括华尔街日报、美联社,他们都在用一些新的媒体技术手段创造一种全新的报道的形式。而且他们呈现出来三个趋势。趋势一:去平媒化,未来报道的形式可能不仅仅局限于文字或者视频,而是多种技术手段的交叉。趋势二:可视化。趋势三:跟最新技术的融合。”

“小明”写得快 小编写得暖

整个文化传媒行业中,人工智能对新闻媒体的影响似乎更受关注。在第一篇由机器人撰写的稿件发布后,就有人提出疑问:记者这个职业会不会消失?对此,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展江认为,有些新闻还是需要记者现场采访报道。

展江表示:“记者要不要在现场?这个是要分情况的。我们传统的分法就是突发新闻,还有计划好的新闻我们叫媒介事件。体育比赛就是典型的媒介事件,比如奥运会、英超、nba,这些机器当然可以介入了。但是突发事件现场,需不需要有记者?这似乎是全球媒体现在的惯例:还是需要记者到现场的。”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喻国明认为,对新闻媒体来说,人工智能和人类各有所长,用机器人从事可重复和需要精确计算的工作,可以把记者编辑解放出来,完成更有温度的新闻作品。

喻国明说:“机器善于做的是什么呢?就是在于一个游戏规则框定的范围内,那些大量的可以通过标准化的算法、标准化的程序和机器学习,目前的规则可以改善的那些领域里面,它的成长速度会很快。但是对于人的感受性的细腻的东西,我相信机器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是绝对做不到的。”

转载:中国机器人网(原始来源:评论:0)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