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厨具导购网站首页 频道列表
制造业未来在核心技术 不在物美价廉
2024-06-13 09:39    2044    中华厨具网

7月5日,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做客“转型中国,样板东莞”公益讲堂。他认为,原来支撑中国制造的土地、人力、税收、环境等优势全部丧失,2015年将是制造企业非常困难的年份。

结合今年走红互联网的文章《去日本买只马桶盖》,吴晓波认为,这说明中国一亿多拥有知识的中产阶级会为高性能的商品买单。如果制造类业企业把商品的品质做好,未来产品的定价一定会和成本脱钩,实现转型升级。

企业面临生态性危机

吴晓波说,中国制造有两个关键词,一个叫成本,一个叫规模。

吴晓波分析说,成本优势就是当初廉价的土地、人力、优惠税收、不需要承担责任的环境。但如今这些要素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土地和人力成本上升,环境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而另一个规模优势,企业与企业的雷同性越大,造成产能过剩、价格拼杀。

“也就是说你用过去成功的方式走到今天,你会发现如果不进行变化的话,一定会被淘汰,过去很多经验在今天不行了。”吴晓波认为,中国大企业面临的危机是系统性的、生态性的,是在生产模式、营销模式上出现了危机。

转型陷入线上销售误区

吴晓波认为,传统制造业转型要经过“专业公司+信息化改造+小制造”的路径,但中国制造业的转型走入了一个误区,只是把销售转移到线上。他举例说,此前一个浙江温岭做服装的老板知道互联网的冲击,于是进行转型,结果还亏钱了。后来一问,原来是企业在线上销售,但是线上线下价格不一样,引来经销商体系不满意。此外,线上销售的成本也非常高。

“我认为传统企业的互联网转型,无论是品牌还是市场转型,如果没有进行任何的变革,如果没有质量和差异化竞争,在网上销售将面临一个价格战,这个价格战中的钱是被平台赚了,企业还是一个死。”吴晓波说,所以传统企业一定不仅仅是营销渠道的危机,遭到的危机是生态性的危机,所以要转型是生态型的转型。

吴晓波指出,现在大型制造业都在发生由大规模定制变成个性化定制。他举例说。青岛一家做了30多年的鞋服企业,原来是一双板鞋、一套西装做5万件去销售,卖不掉就留在渠道里。后来这家公司开始转型,如果客户需要一件西装,公司派一个人过来把客户尺寸量好,量完以后把所有的数据变成一个产品扔到生产线上,一个礼拜以后可以为客户定制一件西装。如今这家企业一天可以接受2000件单品。

12下页

来源:行业资讯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