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柱是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制造系统的一名包装自动化技术专业人员,参加工作16年来,坚持钻研与创新、坚守与积淀,让他成为蒙牛集团的“优秀员工”与“创新明星”,第二届(2015)和林格尔好人暨道德模范候选人,2015年呼和浩特市的金牌工人……
1999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年轻的王利柱成为蒙牛创业大军的一员。随后的16年中,从和林格尔到通辽、大同再回总部,他辗转多地,从配料工做起,曾在不同岗位历练,亲眼见证了蒙牛从诞生到飞速壮大、行业领先的奇迹,同时自己也不断积累着技术改进的方法和经验。
2003年,他受命到刚建厂的蒙牛通辽事业部工作。当时的设备相对落后,在酸酸乳配料工序中,需要有一人站在配料罐顶部不停地手工摇动软管,保证乳酸配料均匀。手工操作时间一长,不但人会劳累,也保证不了酸酸乳的稳定性,还容易引发安全事故。他和设计人员认真探讨后采用了一个土办法,在罐底安装了一台泵并连接一条小循环管线,采用相对简陋的自动化工艺装置使乳酸与其他物料在运动中均匀混合,既节省了人工成本,同时也避免了安全隐患。小小的工艺改进激发了他对技术的浓厚兴趣,实现生产工艺升级和设备的自动化改进从此成为他努力追求的目标。
从2005年开始,随着蒙牛的飞速发展,劳动力日趋紧张,公司迫切需要实现设备自动化升级来解决日益严峻的“用工荒”问题,王利柱在关键时刻接手了“利乐枕自动装箱”这项设备开发任务。随后,他和团队联系国内外相关设备公司,反复研讨技术难点和解决方案,并且选择工厂安装样机不断测试、跟踪,3年多的时间尝试了无数次的失败,但功夫不负有心人,2010年,“倒吊智能机器人”集成设备测验获得成功。该套设备具有动作部位少、定位准确性高、故障率低、占地面积小等特点,倒吊的智能机器人形似“蜘蛛侠”,他不仅可以全方位模拟人工装包的各项动作,同时可以保证每包产品被吸取后都会按照事先设定好的程序准确无误地放到指定位置,采用包体搭接替代之前靠纸隔板分割区域的方式,极大地节省了人工成本和包装辅料成本,这项技术在后期推广时被公司命名为“王利柱工作法”。
2010年推广“百利包集中清洗”改造项目,主要通过工艺优化,将工厂独立清洗设备整合为成套集中清洗设备,在减少运行设备的前提下可以达到多台设备同时清洗效果,大大提升了效率,同时减低了清洗液的消耗量,年节约金额达150万元。2011年推广“自动角标贴标机配套”“特仑苏、真果粒产品小箱装大箱”等技改项目主要依托光电识别、智能控制以及机器人技术集成设备,替代繁琐的人工操作工序,节省人工费约2000万元。2013年-2014年推广“利乐枕自动装箱”项目,通过“倒吊智能机器人”集成设备引入,累计节约人工和包装辅料成本约6123万元。2014年完成tba22-250b改造升级为tba22-250s项目,联合利乐公司将产能相对过剩的利乐包生产设备改造为特仑苏生产设备,既解决了高端产品的产能缺口,又避免了中端产品的产能闲置问题,与购买新设备投资相比减少支出1979万元。2015年-2016年主要负责特仑苏、真果粒、儿童奶等复杂礼盒自动装箱设备的定向开发项目,目前,已取得了阶段性的试机成果。凭借踏实的工作作风与不断钻研的学习态度,王利柱已获得国家专利4项、公司技改专业奖10余项。
来源:行业资讯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