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据中国投资咨询网在数据驱动的创企投资领域,大家跟风做决定的现象往往让人困惑:为什么有些思想能够引起轰动?如果他们追捧的的确是创新的想法,为什么又转瞬即逝呢?
最近,mucker capital的william hsu通过“旅鼠投资”(盲目跟风的投资行为)来讲述这个话题,他表示:“我们会发现2014年的热门投资,在今天看来都是一个笑话。”
那么这些旅鼠风投者到底投资了什么?可以说投资的项目数不胜数。盛行的社交网络能帮助你记起这些投资。当时各种应用遍地开户,分享经济紧随其后。uber的分享经济大获成功,现在无人驾驶又抢了比特币的风头。
新兴科技带来的市场机遇往往能够迅速吸引眼球,引来网络、媒体、社交网站的一片热议。但是很快这种热议转变为批判。就像williamhsu所说的那样:“六个月之前,风投家们还吹捧非银行的借贷创企,但是现在却都退避三舍。智能家居nest兴起之后物联网究竟发生了什么?”
核心问题就是这种跟风行为是由投资人自己造成的还是因为媒体的宣扬。很难将这两者剥离开来,因为我们大部分人都知道投资人基本上都是观察市场的走势,再加入自己的一些分析来决定投资的领域。
由盛转衰的聊天机器人
聊天机器人就是展现创企跟风的典型。
2015年冬天和2016年秋天,会话软件风靡,它们代替了传统查询天气或者订购飞机票的方法。slack承诺为机器人公司投资8000万美元,运用它的平台和betaworks推出加速器botcamp。
但是,市场需求没有出现相应的激增,聊天机器人领域也没有带来让人眼前一亮的科技突破。很快,这种聊天机器人就失去了它的光彩。批判的文章层出不穷,ellenhue也揭露了人类驱动的“机器人”。聊天机器人从最初的盛行,随后遭到质疑,最后慢慢退出视野。
bradley momberger担任bitovi的软件工程师,最近他利用业余时间组织一个机器人爱好者的讨论组,同时他也正在研发自己的twitter机器人。他在聊天机器人还没有被炒起来的时候,就是资深爱好者。我询问他如何看待大家狂热一时的追求?momberger这样回答:
slack应用获得了投资,howdy去年融资表现不错。google推出了全球最棒的goplayer,综合以上两者,在加上siri、cortana以及alexa体现了聊天机器人市场仍然有前景,机器也越来越智能化,但是聊天机器人还是渐渐败下阵来。facebook messenger的副总裁david a.marcus表示:“聊天机器人的走红太过迅速。”
接着我又打电话联系parker thompson,他现在的公司angellist也是著名的早期创投平台。“机器人这么火爆,反馈如何?”thompson说道:“我们公司发发现机器人的订单并不多。”thompson还反驳了大家的固定思维,认为投资者就是那个制造风气的弄潮儿。
那么究竟原因何在?
计算机科学的飞速发展使得天马行空的想法可以实现并满足大众的需求,继而引发了热潮。例如,bradley momberger提到过,机器自主学习的飞跃式发展激发了聊天机器人的开发热。然而,随着无人驾驶汽车成功走上美国的街道,人们在刚开始试着使用聊天机器人就失去了对它们的兴趣。计算机视觉科技踌躇满志,相对而言,计算机通信却停滞不前。
再说说slack,momberger曾经提到奠定行业基础的公司会引来很多模仿者,随即一群创企都来扩大市场规模,争取分一杯羹。比如zynga借助了facebook的优势,或者广义来说,uber和lyft能够成功的前提就是由于apple的创新以及智能手机的大范围普及。
社交游戏公司zynga,这个曾经的王者如今却急转直下,即便是分享式经济的宠儿也仍然要经受市场的考验。这也足以证明无论是社交游戏或是按需服务今天看来可能都只是昨日黄花了。
angellist的parker thompson表示:“好在我现在投资的公司前景都不错,至少都有着成熟的市场,不会昙花一现,但是世事难预料,谁知道将来如何呢。”
有的时候重要的不是你是否加入风潮,而是何时加入,但有时又正好想反。正如thompson所言:“kleiner perkins成立google的时候较晚,并不是搜索引擎领域的开路先锋。但是只要选对了方向,哪怕不是第一也没有关系。”
thompson认为资深的投资人是不会盲目跟风的,相反,他们投资成熟的市场,甚至影响别人的决定。
thompson补充道:“并不是每个人都害怕错过,可能只是不合格的投资人会有这样的问题而已。”
转载:中国机器人网(原始来源:评论:0)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