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厨具导购网站首页 频道列表
“0.4秒之争”看一线工人搞研发如何选传感器
2024-06-12 11:38    6912    中华厨具网

呼和浩特铁路局焊轨段电工郭晋龙,从最初的“学徒工”到如今的科研团队核心,已经在这里整整工作了35年。

2011年1月,郭晋龙凭借“钢轨焊缝双频正火设备及工艺”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成为中国铁路工人登上国家科技最高领奖台的第一人。

“一个焊头,可是关系着上千条人命啊,不仅要通过落锤实验,还要经得起列车和时间的检验。”郭晋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铁路运输的密度越来越高,列车速度越来越快,钢轨上的每一点瑕疵对旅客列车的安全来说都是致命的。

而他研发的“钢轨焊缝双频正火设备及工艺”,使钢轨焊接的质量有了显著提高。如今,这一成果已被推广运用于路内外23条钢轨焊接生产线。

在呼和浩特铁路局焊轨段,提起郭晋龙,很多人都能说出他的研发小故事。特别是“0.4秒之争”。

那是在研发钢轨淬火生产线失速报警装置时,郭晋龙和工友的一次分歧。

钢轨焊接时的走行速度为每分钟1米,如果失速,将会过度加热,失速8秒,钢轨就会被烧化报废。郭晋龙和工友经过不断攻关,研发出钢轨淬火生产线失速报警装置,失速0.5秒报警。

在这令人欣喜的时刻,分歧产生了——有的工友认为,相比于过去的无法检测,失速0.5秒报警已经是相当大的进步,而且技术上很难更精准了。而郭晋龙却近乎苛刻地提出:“必须做到失速0.1秒就报警。”

为了寻找解决方法,郭晋龙整天守在淬火生产线旁,仔细观察钢轨淬火过程的每一个细节。“如何改变报警器感应时间?如何提高报警器的灵敏度?”郭晋龙跑遍了呼和浩特的电子市场,找来不同型号的传感器逐一“上线”测试,详细记录、对比每一款传感器对采集数据的反应时间,从十几种不同型号的传感器中选出了灵敏度最高的“宝贝疙瘩”。后来,他又给电路板做“手术”,改变电容容量,缩短电容充电时间……

反反复复研讨、改进,这0.4秒灵敏度的提升,郭晋龙和工友付出了几何倍数的努力。他们,成功了。

“搞研究就要精益求精!”这是郭晋龙的30多年不变的工作态度,这是他的初心。

凭着不服输、刻苦钻研的劲头,郭晋龙几乎成了“应急抢险专家”,他应邀为全国铁路11个焊轨单位排除急难故障,挽回因换轨、淬火设备故障停产造成的经济损失200余万元。他研发的“焊轨基地焊接生产线钢轨输送连锁控制系统”等多项技术成果,被国内10余家企业30多条生产线采用。

来源:行业资讯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