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厨具导购网站首页 频道列表
美国专家使用3d打印技术解锁死者手机助警方破案
2024-06-11 13:21    6898    中华厨具网

在隐私保护的问题上,警方与科技界总是有不可调和的矛盾。但除了有人坚决抵制警方以调查的理由要求解密用户的设备,也有人会对此表示理解。于是,这部分人就成了警方求助的对象。

近日,密歇根州立大学生物识别技术领域的anil jain教授家门前迎来了一批“不速之客”——密歇根的执法人员。执法人员的此次来访就是为了向教授寻求帮助——希望jain帮他们解锁一部死者的手机。

jain教授在生物识别,尤其是面部识别、指纹扫描和纹身匹配技术上有所建树,并且一直致力于利用生物识别技术进行加密。他希望加强这项技术的破解难度,使得黑客无从下手。然而,能加密便知如何解密。警方希望他做一些与加密相反的事情。

据透露,警方所述的案情大致如下:一名男子遭到了谋杀,密歇根警方认为他的手机中或许可以找到一些线索。但是由于没有密码或指纹,他们无法解锁手机。由于此人的指纹在警方系统有过记录(死者被逮捕过),执法人员并没有向手机厂商求助,而是找到了jain,希望他能用3d打印技术复制死者的指纹,从而死者的解锁手机。

sunpreet arora表示,由于不知道死者是使用哪根手指来解锁手机的(虽然按照大多数人的习惯来说,应该是用拇指或食指),他们制作了全部的10根手指的复制品。

不过,仅凭3d打印的手指来解锁手机可能还是不够的。如今大多数手机的指纹识别器都使用了电容技术,因此需要依靠闭合的微型电路才能正常工作。而手指上的指纹使得其中的一些电路彼此接触,从而生成指纹图像,这得力于皮肤的导电性足以闭合这些电路。但是如果用塑料制作的打印复制品却是不具备这种导电性的。所以arora在3d打印的手指外覆盖了一层薄薄的金属微粒,使得指纹扫描仪可以顺利地读取这些复制品。

但是这种方法仍然不够完善。arora仍在不断改进。他尚未将手指复制品提供给警方,用于解锁受害人的手机。但他表示,几周之后,等他进行了足够的测试之后,便会将手指复制品交给警方。到那时,警方将使用3d打印的死者手指副本解锁他的手机。

一直以来,手机的安全和隐私问题都是人们关心的热门话题。你可能还记得苹果因fbi要求其解锁用户手机而诉诸公堂的事情。去年12月,fbi在调查加州圣伯纳迪诺发生的恐怖袭击案时,因犯罪嫌疑人法鲁克所持有的一部苹果手机设有开机密码而无法打开这部手机完成调查,fbi要求苹果公司配合解锁,并要求其设计一种相关软件,让执法部门在需要时可以绕开这些加密程序,获得“犯罪分子”的信息,苹果公司断然拒绝,双方诉诸公堂。虽然这两起案件的诉求不同,专注于安全、法律和科技领域的研究者bryan choi认为,密歇根警方的此举同样有违法律之嫌,只是因为当事人已经去世而被忽略了。

关键问题在于,这种技术是否应该用于其他案件,例如嫌疑人仍然在世的案件。如果这种方法能够成功,那么警方只需要得到一个人的指纹,并获得法院授权,便可获取其手机数据(美国最高法院2013年规定,警方需要获得法院批准才能搜查一个人手机上的内容)。

“指纹密码和传统密码是存在差异的。” bryan choi说, “《美国宪法》第五修正案规定,政府机构不得强制要求嫌疑人供出大脑中记忆的内容,如密码。”

所以,脑海中的密码或许受到第五修正案的保护,而指纹却并非如此。2014年,美国弗吉尼亚州(virginia)的一家法院裁定,警方有权要求嫌疑人使用自己的指纹解锁手机。

bryan choi则认为,手机应当视作思维的延伸,所以应该受到第五修正案的保护,而不仅仅是第四修正案(保护公民不受非法搜查和扣押的侵害)。他认为,手机不同于我们其他的个人物品。

“我们会将大量的个人想法、数据和行为记录在手机中。在法庭上公布这些内容就像从思维中提取想法,并将其公之于众一样。”

不过,不论如何,jain教授表示,他很愿意为警方提供帮助:“我们这么做完全是出于兴趣。”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目前还不清楚死者具体使用的是哪种型号的手机,在现代智能手机中,倘若用户超过48小时没有使用指纹进行过解锁,就仍然需要在下次解锁手机时输入密码。所以警方解锁这部手机时可能还是会碰到密码问题。

转载:中国机器人网(原始来源:评论:0)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