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厨具导购网站首页 频道列表
“机器换人”增强生产安全性
2024-06-09 08:52    2410    中华厨具网

低成本时代渐行渐远,泉州传统制造业企业纷纷转向“追高逐新”,以“技术红利”替代“人口红利”。这一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将通过“机器换人”、车间改造,技术引进等再造优势,将工人从枯燥、单调的环节中解放出来,去从事更有价值、更高科技含量的工作,“数字化制造、智能制造”正引领泉州企业生产线变革。

上周六,泉州市职业经理人协会鲤城清濛分会会员在该分会执行副会长刘蓝田带领下,参观了舒华股份有限公司泉州台商投资区分公司,并就车间生产创新和变革进行探讨。

观点一

机械化让生产更安全

“有了机器人以后,就不用担心生产受人的因素太大影响。”舒华股份有限公司行政后勤部门经理道军介绍道,公司目前引入otc机器人焊接机、3d激光切割机等。“公司2013年从日本引进otc机器人自动焊接设备并投入使用后,每台机器人可代替人工7.5个,有效提升了产品工艺和品质;而随着2014年引进的台湾3d激光打印机,更是让舒华突破了多工位生产,实现一体化生产,有效提升了产品质量,公司对机械化投入正在不断加强。”他说。

泉州市艺峰软件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刘蓝田对此感触颇深,传统企业在生产这些种类繁多的健身器材,在生产过程中就会存在很多安全问题。“车间里面配备机器人电焊,机器人不会累,只要有电,任何时候都能运作,所以在一些重复性高、可复制性强但又需要标准化的工序环节上非常实用,并有效避免员工安全出现问题。”他说。

福建三星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外务部经理、工会主席王新武感慨道,近年来,泉州许多企业实行了智能化控制,切割机等只要编程设置好就可以直接生产,精确度极高,实现了日夜都可以进行生产作业,实现安全生产。

观点二

自动化流程需要衔接紧密

刘蓝田认为,人工智能技术、机器人技术、数字化制造技术等相结合的智能制造技术,贯穿企业设计、生产、管理和服务等制造业的各个环节,正在成为未来制造业发展的核心内容。通过数控来缝制、加工,也解决了许多劳动力问题,效益也提升了很多。这是生产企业的一个趋势。

泉州运城制版有限公司车间主任李宏伟也介绍公司的一些做法,公司主做模具,推行精益生产、自动搬运。为提高生产效益,也在不断地进行自动化生产的投资。李宏伟说,走自动化布局也需要衔接得很紧密,在学习先进经验的同时,还需结合公司实际情况。

观点三

技术创新空间市场巨大

泉州中安质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郑伟程表示,企业的发展需要创新。“期待协会能创造更多跨园区企业间的交流机会,这样将有更多机会跟这些自动化的先行者学习,也许会发现我们整个生产流程还有更多优化提升的空间,有更多的领域是可以用机器人来替代。”他说。

往自动化方向转型,是舒华公司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在人口红利逐步消减下的重要选择。舒服公司人事行政部经理黄志成介绍,80后、90后的新一代产业工人,已逐渐从枯燥、单一的工序中解放出来,去从事机械设计等更高附加值的工作。

转载:中国机器人网(原始来源:评论:0)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