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厨具导购网站首页 频道列表
酸度计在检测牛奶中残留青霉素酶含量的应用
2024-06-07 13:25    7301    中华厨具网

1实验部分

青霉素通过青霉素酶作用,可以生成青霉素噻唑酸,其反应过程如下:

该酸可以电离产生h ,是一种强酸,所以酶催化反应的速率可以通过酸度的变化来表示,这样根据米恰利-门顿反应动力学方程:

酵催化反应速率与酶和底物有关,当底物的浓度[s]很大时,反应速率与[s]无关,而只与酶的总浓度成正比,这样就可以通过酸度的变化来测定酶的浓度.为了找出最佳测试条件,我们选择了酶催化适宜温度,底物浓度受缓冲容量。其中,空白为不加酶的pbs,这样可以对实验过程中的其他一些干扰因素进行相关扣除,以pbs为溶剂配置不同浓度的青霉素酶溶液,做前期定性实验,然后用脱脂奶粉配成牛奶溶液,经过等效巴氏消毒后,做青霉素分解实验.(以下数据均扣除了空白)。

2结果分析与讨论

2.1选取缓冲容量

这里选择一定缓冲量的溶液来模拟,是考虑到了牛奶本身具有一定缓冲能力。最终选取0.025mol/l,ph7.0的pbs溶液。

2.2最适温度的选择

比较不同温度对酶活的影响,最终选择25℃的最适温度,来进行下一步的实验工作。

2.3底物的藏度溶选择

用pbs配制维度为10,15,20,25,西边的风美脚30,35mg/ml的青霉素溶液,分别加入50iu/ml的青霉素酶,反应30min后,得到变化曲线。

根据米恰利-门顿原理,当底物浓度足够大时,酶的催化作用速率与底物浓度无关。可以看出,随着青霉素底物的浓度的增大,当青霉素酶的浓度一定时,相应的酶催化的反应速率也随之增加,而当青霉素的浓度达到20mg/ml时,反应速率基本达到最大值。为得到稳定效果,最终选择青霉素底物的浓度为25mg/m1。

2.4工作曲线的测定

可以看出,在pbs配制的青霉素溶液中,加入青霉素酶,ph值随时间增加而下降。由?ph=ph30min-ph0min得到图1,从图1看出:对于酶催化的速率来说,与酶的总浓度成比例关系,当增加青霉素酶浓度后,青霉素分解的反应速率加快。在10-5050iu/ml范围之间,西边的风美脚呈线性关系。随着青霉素酶浓度的增加,最低检出限为10iu/ml。

从用牛奶配制的青霉素溶液,加入不同浓度的青霉素酶反应过程的ph值中可以看出,对于溶剂为牛奶的情况来说,pbs相似的变化特征也相应呈现出来:只要增加青霉素酶浓度,青霉素分解的反应速率加快,其中,?ph=ph30min-ph0min。图2为在不同浓度下青霉素酶作用下牛奶溶液的?ph值,从图中可以看出,当不断增大青霉素酶浓度以后,同样的,增大?ph也成为必然,这样也呈现一定的线性关系,其中,8iu/ml为最低检出限。

3结论

当底物的浓度很大时,反应速率与底物无关,本实验选用25mg/ml浓度青霉素作为底物。当随着青霉素酶浓度的增加,分解青霉素的速度加快,ph变化增大。在标准奶样的检测中,最低检出限达到8iu/ml,下一步增加取点密度,绘制检测工作曲线,用于实际奶样的检测。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