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厨具导购网站首页 频道列表
包装袋整体密封性能的检测
2024-06-07 12:32    1358    中华厨具网

摘要:包装袋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以及药品包装的各个领域,明星野球拳2以其包装成本经济、易于加工、易于控制、易于生产等优势而成为了日前市场上极为普遍的一种包装形式,包装袋的密封性能、封口强度是包装袋质量的重要指标,其关乎着包装内容物的产品质量、保质期,同时也是产品流通环节的必要保障,本文将围绕包装袋的检测方法,对检测操作及要求进行较为详细的描述。

关键词:包装袋,整体密封性,封口强度,保质期

在食品药品行业,包装袋充斥了各个领域,应用之普遍无需赘言,迅雷哥官网电影通常包装袋所用材料都有着出色的印刷性能,能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作为商品,包装袋又是产品流通环节的保障,以防物流运输给产品带来损坏,包装袋***主要的一个作用就是能保鲜、保质,让***终达到消费者手中的产品能够达到预期的设计要求。然而,我们或许不乏看到客户的各种投诉案件,或来自客户的各种索赔理赔,这不仅使得企业蒙受巨大的经济压力,还有着企业信誉声誉的损害,所有一切的根源就是因为包装袋的质量不合格所致,亮晶晶鲜花网致使企业蒙受巨大损失,这的确有些得不偿失,由此可见如何保证包装袋的质量也成为了提高产品安全系数、延长产品保质期的有利保障措施。

1、包装袋密封性的测试意义

由于包装袋不合格带来的损失是惨重的,教训是深刻的,如何保证包装袋的质量,也就成为了包装袋检测的必要条件。包装袋出现质量问题***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包装袋的材料质量差,比如层间粘合强度不够导致包装袋分层而失去保作用,或是热封材料不过关,热封质量不稳定导致封口强度不够或封口不严或漏封,二是热封条件不合适导致,热封温度、热封时间、热封压力是热封的三要素。要想保证包装袋的质量,***可靠、***科学的手段是检测,这样不但可以较为清楚地了解到包装袋的质量情况、破袋率,而且给产品质量的可持续性控制提供了有力保障。

2、包装袋密封性的检测方法

2.1负压法测试,又称“起泡法”。

测试原理:将被测包装袋浸入盛水的真空罐中,对真空罐抽真空,当包装袋内部压力大于外部压力时会膨胀增大,密封不好时会有起泡冒出,亮晶晶鲜花网无起泡冒出则说明密封良好。

测试步骤:

本步骤以济南思克测试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leak-5001密封试验仪为例进行介绍,该仪器采用tft真彩液晶显示,粉红糖果屋触摸屏操作,并且试验过程全自动进行,无须任何人工干预,其试验过程如下:

l向真空罐中加入适量的水

l将包装袋放入真空罐中,盖好密封盖

l开始试验(触摸操作)

l对真空罐抽真空

l观察包装袋周围是否有起泡冒出(有气泡冒出说明有泄漏,无气泡说明密封良好)

图1 leak-5001密封试验仪

2.2正压法测试。

测试原理:

正压法测试较负压法测试复杂,试验模式主要有:

破裂试验:向包装袋内充入气体,直至其破裂,通过***大破裂压力来评估封口强度,

标准蠕变:向包装袋内充入一定压力的气体并保持特定时间,通过包装袋内压力的变化来判断包装袋封口在持续载荷下的蠕变表现。

蠕变破裂:向包装袋内充入一定压力的气体并保持特定时间,然后向包装内继续充入气体直至其破裂,通过过程中的压力变化以及破裂压力判断包装袋经过蠕变后的耐压表现。

注:通过辅具fixt-pkg-f1203可以模拟包装袋在膨胀受限情况下的各种试验。

通过辅具fixt-pkg-f1204可以进行三边封包装袋封口强度的各种试验。

测试步骤:

本步骤以济南思克测试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pkg-1201泄漏测试仪为例进行介绍,该仪器采用tft真彩液晶显示,触摸屏操作,并且试验过程全自动进行,铁血传奇之长征无须任何人工干预,其试验过程如下:

l将准备好的包装袋放置到测试架上

l测试针刺入胶垫密封的包装袋

l选择试验模式,设置参数

l点击“试验”键,试验自动进行直至结束

图2pkg-1201泄漏测试仪

3、结论

包装袋在食品包装以及药品包装的各个领域应用极为普遍,包装袋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食品药品安全、保质期,包装袋成本经济,但不合格带来的损失却是惨重的,教训是深刻的,要确保包装产品安全、保质期,***可靠、***科学的手段是检测,这样不但可以数字化检测结果、易于存档比较,而且还能较为清楚地了解到包装袋的整体质量情况,利于问题溯源,更有利的是检测是产品质量可持续性控制的有力保障。

作者:徐丽

单位:济南思克测试技术有限公司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