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厨具导购网站首页 频道列表
机器人和“幕后英雄”不得不说的故事
2024-06-04 10:39    4239    中华厨具网

5月28日,国网智能巡检机器人现场推进会在国网温州供电公司220千伏龙港变顺利举行,为整个公司行业推进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实用化运作起到积极作用。当天上午,四个憨态可掬的机器人一展身手,赢得了到会人员的热烈掌声。然而,这些光鲜的小家伙们还有一群小伙伴,就是机器人团队,这些“幕后英雄”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台前两小时 台后两个月

“每当我和小伙伴们抬起头望向远方时,大家的眼神都十分的坚定,因为在那里,有我们亲手描绘的未来。”演示会那天,王倩莹颇具文艺范的结束词感染了在座好多人。说倩莹是幕后英雄并不准确,毕竟她和她的四位机器人小伙伴当天的华丽亮相着实惊艳了在场观众。“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倩莹两个小时精彩纷呈的讲演,是她用两个月的日日夜夜,一字一句地改,一遍一遍地练出来的。

“当初要在我们基层运维人员中找一名女孩子,既要有足够丰富的变电运维工作经验,又要语言表达能力突出,我们很多人都想到了倩莹。”而事实上,王倩莹也没让大伙儿失望,近两万字的解说稿,二个小时不间断介绍,四台型号性能各异的机器人,记不得多少次的反复修改练习??????“我们光坐着听两个小时,都觉得累,有点吃不消。”在准备阶段,前来试听的各级领导也表示,这样站着讲两个小时,把内容一字不差地记在脑子里,是对脑力和体力的双重考验。但这些,王倩莹都做到了。倩莹是个有点感的女孩子,演示结束,她对笔者苦笑:“诺,又胖了。”问及原因,她说每天都忙到8、9点钟才吃晚饭,加上特别累特别饿,吃得就多。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两个月,苍南离温州有近两个小时的路程,中间回家的次数也就屈指可数。写稿、背稿、和厂家机器人配合、磨合,很多人只看到结果,却未能知晓过程中数不尽道不完的曲折和艰辛。

团队核心——“90后”杨导

说起温州机器人团队,就有一位不得不提的“灵魂人物”,他在整个机器人调试、改进、会议的筹备中起到了核心作用,可以说是现场的总指挥。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个如此重要的角色,居然由一名入职才两年的“90”后担任。他叫杨从赞,团队里的人习惯喊他“杨导”,一个对讲机是他的标配,从不离手。

筹备机器人会议的两个月里,“杨导”没怎么回过家,虽然家就在苍南,自己开车也不过几十分钟的车程,但他吃住都和团队成员在一起。在团队里,杨从赞什么都得操心,大到机器人演示行进路径的确定、摄像头布点、会议室的布局安排,小到团队成员的午饭、晚饭,杨导都管,还要和信通、土建、图盛各方联系。团队成员常常晚上9、10点钟就准备休息了,而杨从赞呢,有时考虑演示内容直至深夜十二点,“经常一大早刚见到他,他就会兴奋地和我说,昨天晚上他又想到了一个点。”

对于杨导,很多机器人厂家有些怕他,因为较真起来的杨导有点“凶”,合作过的厂家没少挨过他的训。四家不同的厂家,机器人性能也参差不齐,为了确保现场演示效果的万无一失,杨导非常严苛,他经常组织厂家开协调会,哪里有问题就改哪里,丝毫不含糊。两个月的相处下来,这些厂家无一不佩服他的胆识、魄力以及有事说事的耿直。

还有太多需要记录的人和事

来自飞云运维站的李文韬,虽然年纪轻轻,但凭借着机器人项目实施一年多以来的用心学习,他对机器人原理和应用已有很系统的了解,并且代表机器人团队前往济南国网技术学院进行“变电站智能机器人应用”的授课。而现阶段苏川变机器人改造工程工期如此之紧,正是用人之际。尽管与授课时间重叠,但作为团队的一员,李文韬坚持与团队成员并肩作战,白天在苏川变现场协调监督土建工作的开展,晚上再回到宿舍接着为授课准备材料。在离开去济南的那天,他把自己在苏川变工作这几天负责的相关工作与其他成员做好交接,他还说:“兄弟们,不要太想我,两天后我就火速归队!”

转载:中国机器人网(原始来源:评论:0)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