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厨具导购网站首页 频道列表
与机器人竞赛:“第二次机器革命” 意味着什么?
2024-06-03 12:07    7708    中华厨具网

导读: 20年前,谁能想象得到超级计算机可以应用于游戏比赛、智能机器人;在今后的20年里,谁又能说机器人不可能拥有思想和感情?两位作者的感悟是:在技术领域“你永远也不要说绝不会”。

西周时期,周穆王向西巡游,在异域之地偶遇奇人偃师,偃师以信人向穆王献技。《列子·汤问》云:“巧夫!领其颅,则歌合律;捧其手,则舞应节。千变万化,惟意所适。”用今文表述则为,“巧妙啊!它仰起头就歌唱,歌声合乎旋律;它抬起两手就舞蹈,舞步符合节拍。其动作千变万化,随心所欲。”

“偃师献技”多半是神话传说,若果真如此,现代机器人也会自叹弗如。设若按照惯常思维,偃师所造之人,岂不永无面世之日?在《第二次机器革命》这本书中,麻省理工学院的埃里克·布莱恩约弗森和安德鲁·麦卡菲却给了我们一个不一样的答案。

20年前,谁能想象得到超级计算机可以应用于游戏比赛、智能机器人;在今后的20年里,谁又能说机器人不可能拥有思想和感情?两位作者的感悟是:在技术领域“你永远也不要说绝不会”。

在这本书中,作者用了很大篇幅阐述了智能机器人、智能应用程序这些数字化的技术进步,但他们的目的不仅仅是介绍智能机器的研发与制造,而是关注于第二次机器革命如何推动社会的发展。

事实上,社会发展的浪潮此起彼伏,很多人惊叹于技术进步的日新月异,很多人在描述数字化生存的到来,也有很多人对自动化机器的无所不能而感慨万千,但很少有人能够整合,并且在认真思考这一切对全球经济、每个国家、每届政府、每家企业、每个个人的意义在哪里。然而,两位作者在这本书中做到了。

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不仅仅需要虚拟世界的资本,更需要数字化世界的技术。第二次机器革命发端于美国等技术发达国家,但它的核心影响力却在中国。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升也使中国制造业的成本优势不复存在:一方面,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可以借助第二次机器革命时代的自动化和机器人生产线推动其国内制造业的复苏;另一方面,复苏的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势必会不断挤压中国制造业的生存空间。当技术浪潮突然袭来,中国政府、中国企业和普通员工,该如何面对这场剧变?

与机器竞赛,胜了,一个国家可以凭借创新之策从容完成实体经济的转型之路,一家公司可以从运营管理、生产模式方面进行一次深刻的能够引领未来的技术变革,一位员工面对变幻莫测的就业市场也可以应对自如;败了,一个国家可能就会失去至少20年的发展机会,一家公司可能会“受挤压变形或破产”,一位员工可能因为没有超越机器的一技之长而被这个世界淘汰。世上很多事,胜败往往就在一念之间。

第二次机器革命时代,促进技术变革的力量虽然渺小虚弱,但终究能够改变历史的进程; 阻逆技术变革的力量即使庞大无比、很难撼动,最终也会成为历史的笑柄。

转载:中国机器人网(原始来源:评论:0)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