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厨具导购网站首页 频道列表
揭秘重庆医院里的机器人 爱装死每年“抢救”几百次
2024-06-03 11:57    3068    中华厨具网

上月,新桥医院“医护大队”来了个新人———专门给人验血的。

说他是新人,其实他是“验血机器人”,学术名叫“生化免疫检验流水线”。你抽1管血,他就能检查100多项生化免疫项目,且能在1小时搞定。国庆期间,他也在上班。

其实,医疗机器人没你想象的那样单调,三军医大新桥医院的挪度机器人就是专演病人的演员,能哭能咳嗽,他的目标是———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爱装死

每年被抢救几百次

挪度机器人

姓名:simman 3g

身价:180万元

必杀技:装病

身体构成:各类仪器和芯片智能识别装置等

家庭住址:三军医大新桥医院临床模拟训练基地

“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嘴角流着口水,不时吐出异物。这是煤气中毒的症状。”医生立即对我抢救,一系列药物注射后,我脱离了生命危险,轻轻说出了句:“谢谢。”

身高1.8米,身材是标准倒三角,秒杀男模,黄皮肤、眉眼、鼻子、脸庞,按照人类真实比例打造,我叫simman 3g,也叫挪度机器人。2009年,从故乡挪威来到重庆,是全中国第二个如此智能的模拟病人的机器人,也是西南第一个。

《明日边缘》真实上演

为让医生在我身上练手,便于临床治疗,我可男可女,可老可少。为剧情需要,肺气肿、心脏病等十几种常见病状,只需一个指令,我都能演得惟妙惟肖。

死了又被活了,就像《明日边缘》里的汤姆·克鲁斯一样,从2009年至今,我每年都要经过几百次抢救,也不知道自己死了多少次。

我仍然记得那些“死得不明不白”的场景。有一次我扮演一名急性心脏病人,经过一系列药物注射、喂食药品后,眼看就要治愈了,心跳监测机上数值趋于正常,结果操控我系统的医生又给我设置了一个并发症的指令,还好一名医生看到后,立即给我实施胸外按压,另一位医生用气囊对着我的嘴实施人工呼吸,一位医生从我右臂的静脉输入药液。谢天谢地,我又活过来了。

抽搐了、咳嗽了、吐血了

和那些土蹩的硅胶模型不同,我能哭、能抽搐、能咳嗽,会流汗甚至会出血,和人类一样能检测到生命体征,这些数值都可能随着医生治疗措施而发生变化。

有时,我还会被安插在医生团队内部的“内鬼”医死。他故意让护士用错药,让我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然后在事后录像中找出问题所在,这事后的录像回放活像参加自己的追悼会,那感觉,难以形容。

我一年演出时间有几百个小时。当然,出的不是真血,而是红色液体。在我的手臂下,有一个芯片智能识别装置,能自动识别药物成分、浓度和用量,再根据用药情况进行反馈。因此,可以给我进行输液或喂药等行为,芯片会自动进行识别,如果药物选择不正确或用药浓度、剂量不对时,我的病情就将加重甚至死亡,以达到临床模拟效果。不过,我并不能向人类一样走动,也没有自己的思想,硅胶皮肤下也并不是器官,而是各类仪器和芯片。

患者永远不能死了重来

我的朋友三军医大新桥医院急诊科刘波博士,负责给医生做培训。在他的“恶意”操作下,我死过很多次。刘波说,正是看了我的惨状后,培训医生会对导致死亡记忆很深。有的时候,可能是药用错了,有的时候,则可能是没有观察到我细微的变化。

刘波回忆说,他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按照我的病情,医生开了用以急救用的肾上腺素,护士把药换成了去甲肾上腺素。按照规范准则,是需要核对医生处方,并向医生复述的,护士直接向医生复述,医生忙于抢救没注意听。结果,我就死了。护士其实也是演员,故意搞混两种药,药名相似,药效却不同。

刘波常唠叨,机器人可以死,死了咱再重来。但躺在手术台上的患者不行。

爱手术

4年治过上千人

姓名:达芬奇

身价:2000万元

必杀技:五指穿肚

身体构成:主控台、4只操作臂和手术器械组成的移动平台、三维成像视频影像平台

家庭住址:三军医大西南医院普外科中心

我叫达芬奇,因为爸爸妈妈希望我做手术像达芬奇一样既有科学家的精准,又有艺术家的完美。

我的爸爸是麻省理工学院,妈妈你们比较陌生,是一家名为intuitive surgical制造微创手术机器人的公司,ibm是我小姨,给我接生的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2010年1月,我来到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的普外科中心。我最大的本事是把肝胆、肠胃、妇科手术变得微创化。

我的杀手锏有三个,一是突破人眼局限,看到人难以看到的区域,放大15倍,进行现场直播,让医生看得更清楚。二是突破人手局限,进入人类难以进入的区域,实施更精确稳定的操作。三是创口非常小,只有1厘米左右,出血也很少。

当医生在主控台对4只手臂发出指令时,我就会伸出四只手臂,在患者肚子360度穿行、转动、摆动、紧握、缝针。我手上还有稳定器,用来过滤人手可能出现的颤动现象,比如吸出病人胆囊内绿豆大的胆结石,又比如避开血管清扫血管后方的淋巴结等。

我的好朋友西南医院普外科主任余佩武说,4年来,我已完成了1000多台手术。现在的我,仍代表内窥镜手术器械控制系统的国际最高水平。在中国,我有十几个兄弟姐妹。上月,四川省人民医院也去了一个哥们儿,西南地区就靠我们两个了。美国《连线》杂志主办的“产生重大影响的10个机器人”评选中,我和“勇气”、“机遇”号火星探测车等一同当选。怎么样,我很赞吧。

爱喝血

能进行100多项检查

姓名:验血机器人

身价:1500万元

必杀技:验血

身体构成:不同的分析仪器通过硬件和信息网络相关设备连接整合

家庭住址:三军医大新桥医院

我还没有人型。我是医院上月才引进的生化免疫系统流水线。人类喜欢叫我“验血机器人”。

验血时你们只需抽1管血,我就能进行生化免疫100多项检查,让你们在一两个小时拿报告。和人工验血相比,我先进简单:送进样品、自己操作、审核结果。只要工作人员把验血样本送到流水线上,验血项目可以靠在样品上读取条码识别,并进入自动验血步骤,将血液送至指定的验血仪器前,自动提取相应的试剂和血液样本检测。

现在,我每天检验的血液样本数量达到1500个左右。每天上午,都是我最忙碌的时候,包括住院部、门诊部需要进行检验的血液都会汇总到我这里来。下午,人类会给我的各个仪器添加试剂,进行调试,这时候我就轻松多啦。

我的好朋友新桥医院检验科项贵明副主任评价我说,业内采取人工验血检测的误差率约为千分之三,但靠我,几乎不会有误差。

医疗领域 机器人将更智能

软机器人

皮肤有触觉 还可以伸缩

一种内嵌传感器、并能移动和伸缩的机器人即将大显身手了。它们将会帮助未来的机器人获得拥有“触觉”的“皮肤”,成为增强人体力量和耐力的机器人外衣,并能利用到医疗领域。

据外媒近日报道,美国普渡大学研究人员在构成机器人的棉质布料中,混合了由柔性聚合物制成的传感器和记忆金属制成的线状驱动器。记忆金属在加热升温时,便会蜷曲收缩,使布料“动起来”。该研究的目标,是借此技术开发可嵌入可伸缩“皮肤”的“软机器人”。

机器人传感器

比你的手指 敏感100倍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视觉科学学科联合波士顿东北大学研究团队近日成功研制了一种触觉传感器gelsight,比人类的手指更加灵活敏感。

该传感器不是以机器来辨识触觉,而是以3d视觉实时定位物体的方位,以实现对物体的识别和传感。这种技术比人类的手部触觉灵敏约100倍,内置有红色、黄色、白色、蓝色等照明设备。

声控机器人

听到“我饿了” 带主人去厨房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研制出了一款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机器人智能轮椅,该轮椅能够识别基本的语音控制指令,同时具备导航功能,能够帮助用户方便地在指定的室内空间内移动。

除了能够识别“带我去厨房”之类的比较直接的命令之外,它还能够识别出“我饿了”这种具有潜台词的语音命令,这两个命令都会让其根据已经输入的空间布局信息自动将用户运送到厨房中。目前研究团队已经就这种机器人轮椅的使用与波士顿当地的区域医疗机构展开合作,用以改善那些失去行走能力的人们的生活质量。

转载:中国机器人网(原始来源:评论:0)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