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厨具导购网站首页 频道列表
遇上迷你飞行机器人 伦理和个人隐私惹人忧
2024-06-03 09:01    6548    中华厨具网

今年夏天,美国一种蜜蜂品种数量骤减,出于对食物供应链潜在的威胁,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将斥资150亿美元建立“授粉健康特遣队”。

也许你会好奇这将是一支怎样的特遣队,但事实上,它们只是一批跟蜜蜂一样大小的机器人:据了解,哈佛大学robert wood正在研发的robobees,其体型等跟正常蜜蜂一样,但借助其搭载的传感器及电池,robobees可以像真蜜蜂一样在不同的花种之间飞行、授粉——彻底取代克隆蜜蜂将不再是什么难题。

是的,机器人时代,变形金刚一样的庞然大物已经过时了,小巧精悍的精雕细琢才是真正的潮流。

人们从现实中获得创造的灵感,借助最先进的前沿科技,到底是创新还是造物?没有人能说清,但是至少我们知道,人工智能传感器能够代替动植物天生的功能,去嗅探花朵,感知世界。以电子蜜蜂为例,无线通讯技术为“蜜蜂”之间“沟通”奠定了基础,微型能源则为它们的持久飞行提供了可能,稳定在空中授粉……等等。

然而,人之所以可以称之为人,其原因就是我们能在生物本身的基础上应需而适:除了农田,迷你机器人更能适用于搜索、营救,尤其是在发生地震或是海啸等巨大自然灾害的时候,对于危险系数更高的自然环境,人类和大型机械难以进入,小巧的飞行类机器人正当用处。除了能够被用作远程交通状况监测器,在无人区充当“骑行兵”,目前,迷你飞行机器人更多是被应用于全球军事活动中。以美国国防部此前研发的robo bugs机器人为例,从蜻蜓到蜘蛛,微型监控和窃听将成为可能——而这些也很难轻易被探测出来。

当这种技术得到普及,随之而来的将是另一种担忧——隐私安全。家里墙上的苍蝇真的是只苍蝇吗?刚刚飞过去的蜻蜓是真蜻蜓吗?即便我告诉你,那只是一只普通的苍蝇,你又会相信吗?

事实上,早在1920全球第一台“机器人”问世以来,人们对于机器人的伦理道德就一直争论不休。我们能否认同人形类的机器人进入我们的正常生活?再让机器人去制造跟“他们”自己一样的机器人吗?机器人正在变得越来越智能,这对于技术本身而言是非常有趣的概念,但对于人类的伦理及隐私却将是巨大的挑战。

转载:中国机器人网(原始来源:评论:0)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