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厨具导购网站首页 频道列表
全球最高产作家及其机器人日产1万篇文章
2024-06-02 15:44    2364    中华厨具网

翰逊(sverker johansson)也许是你听说过的最多产的作家了。

过去7年来,这位53岁的瑞典人不断地在维基百科上发布信息,志愿贡献的文章数量多达270万篇。

不过,质疑者对他创建文章的方式不敢苟同,因为他绝大多数的文章都是由一种计算机软件程序lsjbot生成。批评者称,约翰逊一味地追求数量,而不重视质量。其机器人程序录入的文章和词条只包含一些最基本的信息,有粗制滥造之嫌。

这位高产作家的文章多集中在蝴蝶和甲壳虫等生物品种方面的研究。约1/3的文章是上传的瑞典语版本,其他的则是上传到菲律宾语版本。

约翰逊拥有多个学位,包括语言学﹑经济学﹑土木工程和粒子物理等,目前在瑞典达拉纳大学大学(dalarna university)任教。他自称,一直沉迷于“万事万物的起源”。

lsjbot搜寻数据库和其他数字信息来源,然后将其包装成一篇文章。他表示,顺利的话,机器人一天能编写1万多条词条。

约翰逊不得不寻找一个可靠的数据库,创建一个有着固定主题的模板,然后再启用机器人程序lsjbot。这种软件搜索信息,再将其发布。

机器人一直被用于编写和编辑词条。不过最近,机器人编写的内容越来越多,一个名为“机器人批准小组”的用户群正对机器人的用途加以规范。

虽然约翰逊试图征得该小组成员的一致同意,但他和其他志同道合者面临的阻力可能不会减少。“仍有少数人不喜欢机器人。”约翰逊在最近一次演讲时说,“我这样做,纯粹是为了创造绝对的网络民主。”

在他看来目标在于:终有一天,用户能在该网站上找到所有问题的答案。而他花费数月之久研发出来的机器人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关键一步--即便它录入的词条极其简单,只是涵盖一些最基本的信息。

价值不可否认?

一些追求完美的人并不待见约翰逊的这种创作方式。拉施卡(achim raschka)是一位41岁的德国人,经常为了写清楚某种类型的植物而花上数天时间。他反对那种粗制滥造的文章,尤其是lsjbot生成的词条。在他看来,约翰逊每天上传的文章并未给读者和用户提供有效的帮助,“只是包含一些分类信息,并非是动物的长相及其他重要的事实。”

拉施卡的看法得到了其他人的认可。他们在公共论坛上对约翰逊群起而攻之,并将其比作“rambot”--一种用来添加美国郡市基本信息的机器人程序。

约翰逊承认机器人输入的词条可能比较枯燥乏味,但他反驳道,不能否认其存在的价值。比如说:机器人在2012年用瑞典语上传了一篇有关菲律宾巴塞(basey)的词条。它包含了该市的坐标﹑人口信息及其他细节。

在去年台风尤兰达(yolanda)袭击东南亚,各大媒体忙于报道巴塞的人员伤亡时,约翰逊已经创建了这座城市的相关词条。

他补充道,虽然机器人运行速度很快,并且大部分时间都能提供精确无误的信息,但是出错在所难免。

有助于平衡?

机器人程序lsjbot有助于约翰逊解决目前面临的一个“老大难”。约翰逊说,许多词条均是由白人男性创建,个人倾向性显而易见。

他举例道:瑞典语版本,关于电影“指环王”中角色的文章就有150多篇,而关于越南战争的文章不到10篇。“我对‘指环王’并无恶感。相反,与越南战争相比,我对这部电影要熟悉得多。但是,文章数量如此悬殊,是否有失平衡?”

在他看来,机器人对于拥有专业知识的作家来说也是一种激励,计算机程序毕竟不能包揽所有文章的创作,“需要用户来描述情感,强调文学素养,lsjbot永远做不到这一点。”

约翰逊的努力逐渐得到了很多人认可,一些质疑者也慢慢转为追随者。不过,批评的声音仍在。约翰逊说,这让他深受困扰,“仍有一些人认为我的机器人不是一个有价值的作者,这让我倍受打击。我虽是一个普通的人,但创造了这个机器人。如果没有我的努力,那几百万篇文章根本不可能存在,读者也无从查阅。”

转载:中国机器人网(原始来源:评论:0)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