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对很多人来说好像离自己很遥远。但在中国计量学院,我们小记者们和机器人来了一场亲密的接触。观看三维打印机现场打印模型,用激发制作水晶夹层等等,让人叹为观止!不过让我最感兴趣的是亲身制作相关的机器人小模型。我和蔡滨杭同学组成一个小组,主要是想汲取女孩观察细腻和男孩子动手能力强的优势,强强联合,争取最优。
找零件可不是一件好差事,它们小,形状又不同。但再怎么麻烦,总是有办法解决的。于是,我把所有细小的零件装成一个格子。这样就不会在找的时候忙得晕菜,甚至掉下桌而找不到。
看蔡滨杭那边似乎还挺轻松的,只见他像模像样地拿起零件按照图纸一步一步拼起来。只一小会儿功夫,风车的底座已见雏形。可是到第3步的时候,他卡住了。谁让他那么得瑟,报应啊,凭着女孩天生的心灵手巧,在他急得抓耳挠腮时,我轻松地搞定。看他一脸郁闷的样子,我兴奋得笑,可为了维护他的自尊心,又不好表露出来,憋得我心疼。
经过我俩的一番努力,模型终于大功告成。看着精美的模型,我立马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也深刻地体会到科学家制造一个能说会唱,会为人类服务的机器人是多么不容易啊。
下沙一小601班 许家宁
后记:许家宁和蔡滨杭组合,是全场最活跃的组合,两人合作默契,是全场最快完成机器人搭建的组合之一。这里建议,小记者可以学习蔡滨杭,提前列好采访提纲,在活动结束时拿着本子大胆地采访老师。
转载:中国机器人网(原始来源:评论:0)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