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要在wwdc上说点关于智能家居的,早就不是秘密。在今天凌晨,苹果官方揭晓了答案,负责软件的高级副总裁craig federighi宣布了一套sdk(软件工具开发包)——homekit,能让用户使用iphone控制家中的智能设备,而这套sdk是即将到来的ios 8的重要组成部分。
ios 8通过提供一个共同的网络协议,将为开发者确立一个标准——让ios设备成为这些智能家居的连接中枢,打破各家公司之间的标准和兼容性壁垒,使得用户利用iphone或ipad轻易得的访问和控制各种智能设备,同时来使得访问过程变得更加安全可靠。
除此以外,与指纹识别技术以及语音助手siri的深度结合,让homekit的使用场景变得更加高效简洁,例如,当用户对siri说道,“晚安,我要睡觉了”,家中的智能设备将自动执行指令,车库门将自行上锁,智能灯具也将自动关闭;而当指纹识别技术将被运用到第三方产品时,就可以作为控制硬件的标识,例如,你的指纹就能够成为你家智能锁的钥匙。
当然,要实现以上的场景,合作伙伴当然不能够缺席。今天,苹果宣布了初期的主要合作伙伴,包括智能电子锁厂商august,颜色可调节灯泡hue connected bulb厂商飞利浦,以及老牌智能家居厂商霍尼韦尔、来自中国的家电厂商海尔。为此,苹果将可能像认证第三方配件市场那样,给这些第三方的智能家居打上“made for iphone”(mfi)标识。
用产品负责人federighi的话说,这个市场上有很多优秀的app和智能设备,而苹果将为他们的存在带来更多的合理性。
其实除了homekit外,在过去一年里,苹果一直在“连接万物”这件事上不遗余力——他们此前推出的定位标准技术ibeacon,也是在利用精准定位,帮助每一个物品建立自己的地理坐标,并允许第三方开发者设立触发机制,将它们与网络连接起来。
所以,我们看到,苹果并没有像不少人期望的那样,选择去制造自己的智能家居设备,而是推出各种标准和技术,将ios作为信号传输、功能调用和数据处理的平台。换句话说,苹果把iphone+api,作为了自己进入智能家居市场的通道。
微软同样在智能家居领域看到了机会,甚至把它当做了微软的未来——微软新上任ceo萨蒂亚·纳德不久前在接受采访时说,微软的下一个“大市场”便是通过它的服务连接物理世界。
纳德拉有一个著名的观点,称作“数据文化”。当所有无生命的东西,接入一块电脑芯片传感器,开发一款app后,它便与网络相连,而它可以是你家的门、上楼的电梯、家里的医药箱、你的运动鞋、你家的空调,甚至可以是你的隐形眼镜。而当这些发生时,数据文化便产生了。
所以,为了能够更快得进入下一个“大市场”,微软也不断地在“数据”和对数据进行存储和运算的“云”上下功夫。他们在不久前发布了三款开发工具:
最新版本数据库——sql server 2014,内置“in memory”技术,能够瞬间处理大规模数据。 新的云服务——microsoft azure intelligent systems service,能够成为“物联网”app的主机。 analytics platform system (aps),结合了微软sql server数据库和hadoop技术。帮助公司自己搭建服务器,而非选择云服务。
可以看出,对于微软而言,他们想做的是为第三方的开发者们提供硬件系统的运行环境、数据存储和计算平台,以此来进入智能家居市场。换句话说,微软想要让它的云服务在每台联网设备上运行,让自己与每台设备进行对话。
而相较于苹果和微软,google在进入“现实世界”的动作最早,也更复杂——它在4个月前以32亿美元收购了智能设备厂商nest labs并试图以nest为核心,展开其家居计划的拼图。
收购nest,让google拥有了自己的智能硬件设备:帮助家庭节能的智能恒温器和保护家庭安全的烟雾警报器,而不同于苹果的homekit的是,nest不仅开放了自己的api接口,让第三方硬件与之共享数据和软件,同时,它还将自己的传感器、芯片也全都开放了出去。这意味着,nest不仅可以从第三方的硬件产品那里集成数据,第三方的硬件也可以利用nest来采集数据。
如此一来,开发者可以降低硬件开发中的元器件成本和app功能的复杂程度,仅仅把自己当做在nest上生长出的功能扩展配件。看上去,nest就像是一个实体版的android或chrom os。
如今nest的动作也正在顺应google规划的轨迹在生长——在上周的code大会上,nest labs创始人tony fadell透露他们的目光不仅仅局限在恒温器和烟雾报警器,同时也在考虑所有与家庭住宅相关的事情,包括安全、健康等。而此前有消息传出,google有意收购无线摄像头厂商dropcam,并且这项交易就是通过nest labs完成。
所以,你会发现,在选择进入下一个“大市场”——智能家居领域的道路上,苹果、微软和google选择了不同的方式:苹果依然是以自己的iphone作为计算与控制的终端,用各种技术标准和识别、交互技术来吸引第三方开发者;微软更像是一个“服务商”——希望第三方开发者的数据服务搭建在自己的平台上;而google则开始拥有自己的核心硬件产品,并把它作为了像现实世界生长的钥匙。
巨头们的下一场战争,已经拉开了大幕。
转载:中国机器人网(原始来源:评论:0)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