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厨具导购网站首页 频道列表
水下机器人搜救应注意什么?
2024-06-02 11:52    8220    中华厨具网

澳大利亚联合协调中心总协调人安格斯·休斯敦在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说,7日“海盾”号探测到的脉冲信号频率为33.3khz,不同于此前中方监测的37.5khz。

中英两国4艘舰船8日对日前“海巡01”轮侦听到的疑似黑匣子信号点开展第二天复核扫测,扫测面积比7日扩大了两倍。澳大利亚方面表示,澳“海洋之盾”号军舰将在未来几天里争取获得更多脉冲信号。

目前正处于寻找马航失联客机黑匣子的关键阶段,中方将进一步加强与各海上搜寻国家的配合,特别是加强水上、水下、空中的联合搜寻协同,大力推进搜寻工作。

哈尔滨工程大学海洋智能机械研究所所长王立权教授表示,现在美国投入“金枪鱼21”机器人对黑匣子进行定位,如果这一步有所进展,黑匣子位置有更精确的核实后,可以进一步的探索、取样等作业工作。

澳两次探测到的信号是什么?

联合协调中心总协调人安格斯·休斯敦7日说,“海盾”号装备的拖曳声波定位仪两次探测到疑似由黑匣子发出的信号,一次持续2小时20分钟,一次持续13分钟。

休斯敦在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说,7日“海盾”号探测到的两次脉冲信号频率均为33.3khz,不同于此前中方监测的37.5khz。

休斯敦表示,其原因是海底的洋流、水温、水压的变化都会有影响,即将耗尽电量的电池也可能会影响该频率,澳方还将进一步确认其是否跟黑匣子有关。

另外,休斯敦还介绍,澳方已经在疑似海域部署了20多个浮标。

鉴于黑匣子的电力通常只能维持30天左右,因此,失联客机黑匣子的电力可能即将耗尽。

为什么不能确定信号来自黑匣子?

随“海巡01”轮执行搜寻任务的上海海事测绘中心测量队队长张良表示,每一架飞机都会配备2个黑匣子,每个黑匣子都安装有水下定位信标,播发专门用于水下定位用的音频信号。信标的频率为37.5khz,重复率为约1hz。所有黑匣子定位信标的频率均为37.5khz。

张良还介绍,海洋中的噪声主要来源于海洋环境噪声、海洋动力噪声、生物噪声、交通与工业噪声、地震噪声、冰下噪声等,以及船体震动、船体与水流相互运动产生的辐射噪声。海洋中的自然噪声频率一般为1hz-200hz,海洋生物噪声、交通与工业噪声、辐射噪声等频率一般为200hz-3khz。

他说,海洋特别是深海,还存在着很多不为人类所知的区域和生物,以上观点只是基于目前人类已知的知识范畴。他强调,目前现场舰船正在抓紧复核和扫测工作,到目前为止,不能确定“海巡01”轮监测到的信号来源于马航失联客机的黑匣子。

“第7次握手”间隔8分钟意味什么?

7日的澳方发布会上,发言人表示,专家组根据分析绘制出一幅海底地图,该图片展现了mh370与卫星6次握手,8分钟之后出现了另外一次握手,但信号与此前并不一样,这个阶段可能发生了一些事情,而在这段时间内航班可能燃尽燃油坠海。在地图中可见,“海巡01”轮和“海盾”号的搜寻区域均在弧线上。

其中,数据分析显示飞机最有可能在图中“海盾”号所在区域坠毁,飞机最后位置与航行速度有关。

在南印度洋应选择哪种机器人?

王立权教授表示,常用的水下机器人分为载人和无人两种,无人的有拖曳式、自航式(auv)和水下有缆遥控机器人(rov)。根据这次的搜索海域深度等条件,使用水下有缆遥控机器人(rov)相对合理。

王立权教授介绍称,拖曳式的机器人主要用于勘测海底地形地貌。自航式的机器人一般为无缆机器人,其优点在于机动性更好,但是却无法实时传输信号,只能记录当时的数据,理论上这次也可以使用。

而水下有缆遥控机器人(rov)最为实用,既能下潜探测,也具有作业能力,可以用于此次对黑匣子的搜寻等工作,前提是确定黑匣子位置,否则如同大海捞针一样难。

水下机器人

是如何工作

王立权教授介绍,水下有缆遥控机器人(rov)是一种标准化产品,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分为多种,比如重型、轻型、观测型、作业型等等,而根据下潜深度能力,现在已经有3000米、6000米,甚至10000米的不同类型。此次可能会使用重型的。

现在下潜到6000米深度的该型水下机器人水下航速并不太快,主推方向一般只有三四节左右,而航程上以中继器为中心,至少可以行动一两百米,负载可达几百公斤。

水下机器人

工作三步走

下水

水下有缆遥控机器人首先需要通过水面上母船的收放系统,通过缆绳将该机器人和中继器同时送到水下特定位置

释放

到达一定深度后,中继器会固定不动,并将机器人“放出”,两者之间也有一根“铠装脐带缆”连接

搜寻

机器人将以此中继器为中心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搜索等工作。该机器人上搭载的设备,可以助其完成重要的三项功能,即探测功能、局部视觉功能和作业功能。母船上的工作人员也可以实时看到水下的搜索情况。

转载:中国机器人网(原始来源:评论:0)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