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嫁接是获得高产,控制病虫害的重要方法。嫁接繁殖中,特别是对砧木植物而言,增加其下胚轴长度对提高嫁接速度,保护脆弱的接穗在移栽过程中不接触土壤具有实际意义。而且,瓜类砧木苗嫁接常可实施无根嫁接增加嫁接效率,而后在愈伤过程中再生根。
苗的形态控制对温室移栽苗的生产非常重要,要求砧木植株具有较长的下胚轴,一般瓜类砧木下胚轴长度的商业标准为需大于7cm。更为重要的是,培育一致性好的砧木苗和接穗苗对提高机械化嫁接操作效率十分重要。然而,温室环境下生产的砧木苗的下胚轴伸长速率受季节光照变化的影响,人工光干预调节十分必要。
马稚昱等认为,培育健壮、整齐、均匀一致的嫁接蔬菜用苗也是实现自动化嫁接作业的一个重要前提。蔬菜幼苗的生长发育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而光源是影响植物生长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对不同光源(红、蓝、红蓝)照射对3种瓜科砧木幼苗下胚轴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红光处理的幼苗下胚轴最高,茎较细;红蓝光处理的砧木幼苗下胚轴最高,茎较粗。对于嫁接砧木幼苗,红光处理具有光合活性,有利于砧木幼苗积累的能量,促进幼苗下胚轴的生长。如此,苗的形态控制对温室移栽苗的生产非常重要,要求砧木植株具有较长的下胚轴,一般瓜类砧木下胚轴长度的商业标准为需大于7cm。更为重要的是,培育一致性好的砧木苗和接穗苗对提高机械化嫁接操作效率十分重要。然而,温室环境下生产的砧木苗的下胚轴伸长速率受季节光照变化的影响,人工光干预调节十分必要。eod(end-of-day)光质处理是有效控制茎和下胚轴伸长的有效技术方法,也是经济可行且无污染的控制植物形态的方法。
已有的研究表明,eod红光和远红光处理可抑制或促进茎和下胚轴的延伸速率,是植物光敏色素调节下的植物响应。eod光处理影响光敏色素调节响应,如株高。蔬菜嫁接需要生产长下的胚轴的植株。chia和kubota研究了eod红光和远红光比例、剂量对番茄砧木下胚轴伸长的影响。
与无补光相比,eod白炽灯(r/fr=0.47)处理增加了aloha苗下胚轴长度达20%。通过光质过滤的白炽灯处理(r/fr=0.05)诱导更大的下胚轴延伸比白炽灯处理高出44%。结果表明,采用低r/fr或更纯的fr光源进行eod处理较好。在eod-fr剂量响应试验中,增加fr强度或延长fr处理时间均可增加两种砧木苗下胚轴的长度(图7-2)。
图7-2 eod远红光处理剂量—南瓜砧木苗下胚轴伸长响应曲线,植株从左至右为光剂量增加顺序
下胚轴长度对fr光照的剂量饱和曲线可用michaelis-menten型模型来描述。基于模型估算出两种砧木苗90%饱和fr剂量分别为5~14毫摩尔/每平方米每天和8~15毫摩尔/每平方米每天,实际上饱和的剂量为2~4毫摩尔/每平方米每天。eod-fr处理不影响植物的干重、茎粗等指标,所以下胚轴延长未损伤生长发育。yang等利用移动式和固定的光照装置,研究了eod-fr处理对瓜类砧木下胚轴延伸的影响。南瓜苗移动式光源装置是120cm装有fr-led的金属条,移动速度为0.78mm/s和3.13mm/s。fr光剂量为4.0毫摩尔/每平方米每天条件下,移动式和固定的光照装置两种处理的植株下胚轴延伸相同,与移动速度无关。补光处理下胚轴较对照伸长了55%~69%(表7-2)。
表7-2 南瓜砧木苗eod远红光处理下胚轴长度(mm)
中国台湾在led光源栽培光质生物学方面也有研究报道。台湾大学jao和fang研制出了一种由红蓝led组成的光源装置,可调节红和蓝光光强、红蓝光强比例、频率和占空比此装置与管状荧光灯相比,连续光照下两者培养的马铃薯组培苗的生长。5.53毫摩尔/每平方米每天,16/8h光周期调节下,红蓝光并存比红蓝光交替更有利于马铃薯组培苗的生长。jao等研究了led红蓝光在相同日积累光量条件下照射下彩色马蹄莲组培苗瓶内生长和移栽后块茎形成的影响。处理如表7-3所示。
表7-3 几种光质处理明细
结果表明,管状荧光灯处理下彩色马蹄莲的叶绿素含量和干重比led光源处理高。不同led光源处理间在植株干重、生长速率指标上无差异,但增加蓝光后植株的叶绿素含量和高度出现差异,表明了蓝光参与了叶绿素和植物高度的形成机制(表7-4),所以蓝光是影响彩色马蹄莲试管苗高度和叶绿素形成的重要因素。植株移栽到温室生长,6个月栽培期后各光质处理的彩色马蹄莲种球形成无显著影响(表7-5)。作者认为当时蓝光led成本比红光led成本高许多,建议采用以ac供电的红光led栽培彩色马蹄莲组培苗是可行的办法。
表7-4 几种光质处理彩色马蹄莲组培苗叶绿素含量、株高和生物量
表7-5 彩色马蹄莲组培苗温室移栽6个月后种球形成分布情况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