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厨具导购网站首页 频道列表
“李锦记”酱料遭仿冒 傍上伪商标难辨真假
2024-05-31 16:57    1269    中华厨具网

4月9日,兴工工商所接待了一位前来投诉的消费者张女士,张女士称几天前在辖区内一调料行购买了李锦记酱料,回家后做菜,可是觉得口感不对,怀疑是买到了假货。

兴工工商所接到投诉后,立即在辖区内进行检查,结果在辖区内郑丽调料行、粤川调料行查出销售仿冒李锦记(广州)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酱料。

经过询问,经营者承认所销售的酱料是从非正规途径进货,在市场上的销售价格也比正常的真品价格便宜许多。工商人员依法扣留仿冒“李锦记”酱料,共计326瓶,货值近4000元。目前,此案正在进一步处理当中。

调查中,记者与工商人员联系到厂家,厂家称,目前市场上的确存在一些不法之徒制造假的李锦记酱料。

此次工商部门查处的“李锦记”酱料遭仿冒问题仅仅是冰山一角。近日,在国家质监总局组织的一次质量抽查中,发现酱油、酱产品有1/4不合格,有的产品防腐剂竟超标10倍。

而去年,大连市工商部门也曾经查扣过假冒鸡精、“红梅牌”调味品、非碘私盐、假醋,假胡椒粉等等。

昨日,记者随工商执法人员调查走访了大连部分大超市,并没有发现问题调味品,但在城乡接合部的小超市、食杂店和农贸市场,记者发现这些流通渠道里销售的调味品问题很多。

以酱油为例,部分都是杂牌、小厂的产品,还有的甚至是无厂名、厂址、保质期的“三无”产品;有的产品根本没有酱油应有的酱香味和鲜味,只有咸味,还有的甚至有些苦涩的味道。

在一家农贸市场,一调味品的老板向记者透露,调味品的利润比卖菜大多了,而且不愁销路。由于一些质量不过关的调味品价格极其便宜,消费者绝大部分是消费能力很低的农民、老年人,还有的流向了小餐馆、路边摊。

针对此种情况,工商部门将从即日起清理调味品市场,为时3个月。

执法人员提醒,消费者在购买时要仔细甄别,以李锦记酱料为例:真品调味品外包装印制精致,假的多半印制粗糙;真品的塑封上有气孔,眼仔细辨别可以看到,而仿冒的外包装上没有气孔;真品的防伪瓶盖上有一角钱硬币大小的防伪标志,用大头针等尖头器具可将防伪线挑出,而假的技术上达不到,不能挑出防伪线。

此外,消费者应到正规的购物场所购买,不要购买可疑商品。王姝 张杰 记者张璐璐

来源:易展食品机械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