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厨具导购网站首页 频道列表
百年老店同仁堂和胡庆余堂成为国家遗产
2024-05-28 13:29    4014    中华厨具网

在刚刚公布的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并称南北两大中药“百年老号”的北京同仁堂和浙江胡庆余堂双双入选。

评审专家认为,同仁堂能够入选“名录”,在于其继承了数千年中医药理论,并结合宫廷制药*严格的质量标准和监控方法,在数百年实践中形成了特有的药品疗效和诚信经营,代表着中药制药的*高品质。

始建于1669年的同仁堂,从*初北京前门外一个中药铺起家。300多年来随着中国社会历史的变迁起起伏伏——它曾经为清朝宫廷供药,新中国成立后被收归国有,上世纪90年代成为上市公司。

1997年同仁堂在上海交易所上市,2000年同仁堂又剥离部分资产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成为中国大陆使用同一国有资产进行二次融资并在境外上市的公司。

同仁堂集团公司董事长殷顺海说,同仁堂目前已在9个国家开店近20家,在香港设厂,未来的发展目标是成为国际驰名中医药集团。

拥有130多年历史的胡庆余堂始创于清代同治年间,由“红顶商人”胡雪岩斥巨资开设,与北京同仁堂齐名,有“江南药王”之誉。

胡庆余堂以宋代药典《太平惠民和济药局方》为基础,收集各种古方、验方和秘方,并结合临床实践经验,造出丸、散、膏、丹、胶、露、油、药酒方400多种,至今仍继承祖传验方和传统制药技术,保留了大批的传统产品。

现任胡庆余堂投资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孙群尔说,国内保存*完整的清代徽派商业古建筑群,的中国中药文化以及独特的中药制作方法,成为了胡庆余堂成功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利“武器”。

令胡庆余堂中药文化百年不息的法宝是“戒欺”的企业道德。浙江省民间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吴露生说,从代*胡雪岩开始,就定下“戒欺”的店规。

同仁堂和胡庆余堂特有的制药技艺已承传了百余年,但随着工业的浪潮涌入,这些技术正面临的冲击。

同仁堂集团总经理梅群告诉记者,受濒危野生动植物中药材和使用限制的影响,一些同仁堂传统的名优中成药面临着“等米下”或“无米下”的尴尬。此外,口授手教的技能传授方式也受到了的冲击,如今许多药工都已进入耄耋之年,后继乏人。

“胡庆余堂的招牌药“立马回疔丹”是一味疗效显著的外科药品,将此药塞进患者疮口,过几天立即痊愈。可惜的是,目前该药的技能已濒临失传、药品也已停产,”孙群尔说。

来源:易展食品机械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