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厨具导购网站首页 频道列表
关于食品添加剂在“碳酸饮料”中的应用
2024-05-28 10:45    5904    中华厨具网

碳酸饮料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充入二氧化碳气的软饮料,是发展*早、产量*大的饮料,它可以起到解渴、促进消化和帮助解除疲劳的作用。其种类一般可分为果汁型、果味型、可乐型、低热量型等。

碳酸饮料多以白砂糖作为甜味剂,但也有以葡萄糖和果葡糖浆作甜味剂的。葡萄糖甜度约为蔗糖的70%-75%,渗透压约为蔗糖的2倍,且能给人以清凉感。果葡糖浆甜度高于蔗糖且不易结晶,而且价格低廉。

柠檬酸酸味柔和爽快,入口即达到*高酸感,后味延续时间较短。与柠檬酸钠复配使用,酸味更为柔美,在碳酸饮料中使用量为0.2%。酒石酸酸味较强且爽口,在饮料中用量为0.1%-0.2%左右,单独使用较少,一般多与柠檬酸、苹果酸等并用。

苹果酸刺激缓慢,不能达到柠檬酸的*高点,但其刺激性可保留较长时间,用量为0.25%-0.55%。乳酸有较强的作用,能防止杂菌生长,其用量为0.05%-0.2%。磷酸有强烈的收敛味和涩味,其独特的酸味几乎只可用于可乐型碳酸饮料中,其用量为0.02%-0.06%,用于甜味可乐饮料的用量为0.05%-0.08%。

碳酸饮料中香精的特性

碳酸饮料用香精可分为:柠檬型饮料用香精、调味型饮料用香精、水果型饮料用香精、乳饮料用香精。

柠檬型饮料用香精

(1)透明饮料用香精:这类饮料指汽水、柠檬汽水等碳酸饮料,以柠檬酸为主的酸味和甜味之间有一个平衡点,即特定的饮料,需要特定的糖酸比,所用香料是柠檬、白柠檬、柑橘等柠檬属水果的柠檬油,这类是碳酸饮料的代表香料,分为柠檬型、柠檬-白柠檬型、柠檬香型、水果型。

(2)橘子汽水用香料:这类饮料是加二氧化碳的、有果汁感或果感的、味道柔和的酸饮料,其中可加果汁或不加果汁。口味上它与透明饮料的生硬的爽快性截然不同,为了产生柔和的果汁感,要使用香精油和悬浊剂。

(3)柠檬汽水用香料:柠檬汽水有果汁汽水和无果汁汽水。无果汁汽水使用悬浊剂,是乳浊的碳酸饮料,与透明饮料在形态上不同,风味与透明饮料风味本质一样,但橘子油使用量少,具有鲜嫩的果实感。

调味饮料用香精

(1)可乐型饮料用香精:可乐饮料是一种含可乐豆提取物的加碳酸的具有强壮效果、解除疲劳的饮料。可乐型饮料的香精是以莱姆酸橙、柠檬香精油为主体的、兑入带有辣味的调味料。使用的调味料有肉豆蔻、肉桂、桂皮、丁香。可乐型饮料是具有草药浸出物特有的爽快风味的饮料。

(2)滋补饮料用香精:滋补饮料是以苦味物质奎宁为主要成分的维生素饮料,所用的香精为柠檬和几种橘子香精。

水果型饮料用香精

(1)苹果汽水用香精:苹果汽水是一种褐变透明的碳酸饮料,加果汁的汽水使用透明果汁,用浓缩果汁时回收的香气配饮料虽然经济,但效果不佳。*好是根据回收香气的成分调配饮料。苹果香精的成分主要是丁醇、戊醇、己醇等脂肪族醇类和反式-2-己烯醇等。

(2)李子、杏、樱桃汽水用香精:李子、杏、樱桃等均能做成很好的汽水,使用杏汁可做成具有杏酒风味的饮料。其香味成分主要是苯甲醛和紫苏醛以及内酯类、脂肪族醇类和酯类。

乳型水果饮料用香精——乳型水果饮料称奶油汽水,分为含有乳成分的饮料和完全不含乳成分的饮料。乳成分遇酸易凝固,很快会腐败变质。为了防止乳的凝固,乳成分和酸在稀薄状态下混合,奶油汽水的香味以橘子、柠檬等香型为主,也可做成咖啡、巧克力、可可风味的奶油汽水。

色素

碳酸饮料的感官指标为色、香、味和清凉感,其中色是人们对碳酸饮料的感觉,是增进其嗜好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

用于碳酸饮料的色素分为天然色素和合成色素两种,天然色素、价高、不稳定,有油溶性和水溶性;合成色素有色彩鲜艳、坚牢度高、着色力强的特点。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的作用:二氧化碳是碳酸饮料等含气饮料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分,其在碳酸饮料中主要有以下作用:带出人体内的热量,给人以凉爽感;可产生特殊的风味;抑制碳酸饮料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延长货架期。

二氧化碳的净化:目前市场销售的二氧化碳多为酒精厂和化工厂的副产品,纯度差,含有气味和杂质。如不经处理直接加入饮料中就会使饮料质量劣化,因此使用前必须进行预处理。

食用二氧化碳的质量:碳酸饮料用二氧化碳的质量必须符合gb10621—89和gb1812—94两项强制性国家标准。

配方实例

(1)功能性碳酸饮料

白砂糖25% 浓缩苹果汁1% 柠檬酸0.085% 冰醋酸0.02% 苹果酸0.02%柠檬酸钠0.02% 安赛蜜0.006% 山梨酸钾0.02% 鲜橘汁0.05% 维生素适量

(2)橙味饮料

白砂糖7% 甜蜜素0.06% 柠檬酸0.16% 苹果酸0.04%柠檬酸钠0.03% 维生素c 0.02% 食盐0.02% 苯甲酸钠0.018% 风味香精0.05% 西柚香精0.01% 鲜橙汁香精0.04%

来源:易展食品机械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