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报告,受猪肉和蔬菜价格上涨较快等影响,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2.6.与经济走势变化关联更加紧密的ppi环比上涨0.1,这也是今年4月份ppi环比下降以来的首次由负转正。
专家表示,ppi的这一变化表明国民经济企稳回升的态势渐趋明显,不过下半年的物价压力还会温和上涨,但走势总体可控。
肉蛋菜价上涨助推cpi
据国家统计局测算,在8月份2.6个百分点的cpi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约为1.1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约为1.5个百分点。八大类商品价格六升两平。1至8月份平均全国cpi同比上涨2.5.8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4.7,特别是鲜菜、肉类、蛋制品的价格上涨成为推动cpi上涨的主要动力。
从更能反映价格变动新情况的环比数据看,8月份全国cpi环比上涨0.5,涨幅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其中,鲜菜价格环比上涨7.6,猪肉价格环比上涨4.5.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统计师余秋梅介绍,肉、蛋、菜价格的普遍上涨,既有季节性因素,也与当月全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等因素有关。
ppi环比由降转升上涨0.1
同样在昨天公布的8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数据显示,ppi环比由降转升,同比降幅进一步收窄。其中,ppi环比上涨0.1,而上月是下降0.3;同比下降1.6,降幅比上月缩小0.7个百分点,并且连续第三个月收窄。1至8月份平均全国ppi同比下降2.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2.3.
除煤炭等少数产品价格环比下降外,其他大部分工业产品价格8月份稳中有升。当月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石油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行业出厂价格环比涨幅均超过0.5,是拉动8月份ppi环比由负转正的主要原因。
“ppi的这些变化显示国家近期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综合举措取得了实效,国民经济企稳回升的态势渐趋明显。”余秋梅表示。
不少机构也因此预计,未来ppi同比将处于进一步回升的态势之中。而作为价格先行指标,ppi的回升也意味着市场价格的回升。
对于未来经济走势,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应用金融系主任、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韩复龄指出,十八大以来实施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有力措施,明确界定了政府和市场的边界,进一步释放了经济发展潜能,这一势头未来还将持续。
解读
物价仍面临上涨压力调控不能掉以轻心
从今年5月份开始,cpi环比涨幅逐渐扩大;而6月、7月、8月cpi同比涨幅都处在年内相对高位。未来物价是否还会继续走高?
昨日,重庆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廖成林在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表示,8月份cpi符合预期,但新涨价因素出现了上涨,未来物价上涨压力仍不容小觑。
不过廖成林也表示,从大环境来看,目前的物价结构以及攻击状态并未发生大的变化,因而在物价温和上涨的同时,今年完成年初设定的物价涨幅控制在3.5左右的目标并无压力。
“当前物价涨幅总体温和,略有回升。”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在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cpi涨幅与事前预期一致,翘尾因素较7月有显著回落,而新涨价因素即环比出现适度回升的特征,这个结果符合各方面预期。
牛犁分析表示,从目前的物价趋势来看,下半年仍将延续弱势的宏观经济环境使得国内物价大幅上涨的可能性较低,全年预计仍会保持温和上涨趋势,三季度cpi大体上或保持2.6——2.7的水平,四季度cpi水平有可能略高。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影响我国物价走势的因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国内需求回升的力度。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国内一系列稳增长措施已经开始起作用,工业与投资数据均有所改善。二是猪肉价格回升力度及持续的时间。三是原油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在中东局势影响下,未来继续小幅走高的可能性依然较大。
货币政策
仍将保持稳健中性难有大调整
商报记者梁龄
8月份cpi涨幅总体温和,这也为货币政策的调整留下了想象空间。昨日,多名经济学家在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货币政策仍将保持稳健中性。
澳新银行大中华首席经济师刘利刚在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说,如果商业银行持续“去杠杆”,加上相对较紧的货币政策持续以及经济增速进一步下滑,中国可能在明年面临一定程度的通缩风险。不过,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是高层确定的经济工作重心,去杠杆、去产能的压力巨大,从根本上制约了货币政策放松的可能。
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管清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货币政策,仍将保持稳健中性,短期难现较大调整。
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殷醒民表示,影响物价走势重要的因素还是上一年的货币供应量,目前市场流动性有限。另外从近期“放短锁长”的公开市场操作来看,货币政策仍然以稳健为主。
投资理财
月末理财产品收益或将提高
商报记者梁龄
在cpi反弹预期强烈的背景下,市民如何获得更多的收益?昨日,银行理财专家在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说,目前多家银行已在为双节及季末考核时点做准备,理财产品收益率月末出现大幅提升的概率已经相当大。青睐稳健投资的市民可关注今天起发行的新一期国债理财产品,有一定风险承受力的市民可考虑购买月末发行的中长期理财产品。
一位股份制银行理财经理告诉商报记者说,9月银行理财市场,由于美联储qe退出预期强烈,新增外汇占款量仍不乐观,国内则是“双节”因素叠加季末因素,总体上资金面将维持紧平衡格局,预计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将在高位波动,个别时点可能再度冲高。按照目前的趋势,9月后段时间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还会走高,该行正在设计的一款结构性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预计将达到6以上。
近段时间以来,黄金价格如“过山车”一般,市民该不该投资?中信银行理财专家谭建霞指出,9月金市牛熊难分,投资者可以逢阶段低点分批买入,着眼长期投资是比较现实的投资方式,但一定不能“把鸡蛋放进同一个篮子”。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