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随着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等现代技术的应用,生产者直接为终端客户提供服务成为可能,钢厂加快了从产品生产商向综合服务商的转型,销售更加重视自有的直供和分支机构。在此背景下,传统的钢贸行业不再具有批零价差与终端客户资源的优势,生存空间将大幅收窄。
行业整体盈利能力将逐渐提高,五年后有望脱困
国家制定的用五年时间再压减1亿~1.5亿吨粗钢产能的目标以及今明两年压减央企10%左右钢铁现有产能的计划将有效改变我国钢铁市场严重供大于求的现状,钢铁价格有望逐步止跌回升。随着往后房地产、机械、汽车、家电等下游需求的逐步恢复,钢企销售收入有望提高。
另一方面,我国钢铁企业加大了降本增效力度,主营业务成本与三项费用呈下降趋势。由于高度重视以销定产,钢材库存居高不下的局面得到了缓解,下降趋势明显。因此,未来五年我国钢铁行业的盈利能力将逐渐恢复,企业有望脱困。
大型龙头企业转型升级加速,将形成3~6家能够引领行业发展的旗舰型企业集团
按照规划要求,“十三五”期间,我国钢铁行业将形成3~6家能够引领行业发展的旗舰型企业集团,意味着大型龙头钢企将进行深层次的转型升级:
一是产品结构升级将加快,产品线覆盖的深度与广度将得到大幅提升,市场份额将继续大幅扩大。
二是大型企业间的并购重组将增多,强强联合将催生符合现代大规模生产要求的旗舰集团,生产成本将继续下降。近期武钢与宝钢的战略重组揭开了这一序幕。
三是大型钢铁企业集团走向国际市场步伐将加快,产品出口与跨国并购都将催生国际一流的大型钢铁企业集团。通过强身健体与走出国门,未来五年我国钢铁行业集中度将大幅提高,行业的竞争格局将由目前的自由竞争向垄断竞争过渡。
中小型钢企生存空间变窄 部分将陆续被市场淘汰
2015年,我国大、中、小型钢企的数量比重分别为3.8%、11.2%和85%,仍以中小型为主,整个钢铁行业尚未进入规模经济的良性发展轨道。对化解产能过剩,不少中小钢企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大型国有钢企的产能降下来后,自己可以搭上钢价上涨的顺风车,继续经营甚至盈利。
实际上,本轮化解产能过剩的根本目的是督促企业提质增效,一但大型钢企的生产成本因规模化生产优势的不断加强而大幅下降,中小钢企原有的价格优势将不再存在。同时,随着我国人口红利逐渐丧失,中低端产品可能面临被国外更低成本、市场成长性更好的产品替代的风险,而产品质量低劣、环保短板、资金短缺等缺陷将进一步压缩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部分企业将陆续被市场淘汰,以下三类首当其冲:一是不符合环保、能耗、质量、安全、技术等法律法规要求的企业;二是是长期亏损、资不抵债,市场竞争力难以提高的企业;三是与区域经济发展目标不一致或不能融合、企业发展空间严重受限的企业。
钢贸行业将受到较大冲击
在我国工业化的早期,形成了钢厂管生产、钢贸管销售的流通体制。但是,随着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等现代技术的应用,生产者直接为终端客户提供服务成为可能,钢厂加快了从产品生产商向综合服务商的转型,销售更加重视自有的直供和分支机构。在此背景下,传统的钢贸行业不再具有批零价差与终端客户资源的优势,生存空间将大幅收窄。自2012年钢贸危机发生以来,全国的钢贸商数量已经从20万家缩减至10万家左右,上海近70%、全国其他地区近30%的钢贸商已退出行业,专家预测,未来三年内,我国还有三分之一的钢贸企业要倒闭。
来源:力源不锈钢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