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的发展。去年10月,李克强总理访德期间,中德双方共同发表了《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并宣布两国将开展"工业4.0"合作。
近几年,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经济快速发展、服务业的gdp比重超越工业、世界500强的的生产基地迁出中国。中国工业正面临着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新兴经济体“承接转移”、国内资本“抽逃”实体经济的严峻挑战。中国制造业处于价值链中低端,落后产能规模大、垄断行业进入难,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涨,投资回报率偏低。不少多年来在实业界打拼的企业家,纷纷萌生退意改做投资,不愿意再干实业。凡此种种,都表明中国工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全国人大代表、tcl集团董事长、ceo李东生在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国家强大的首要标志是建成一批企业,中国工业竞争力依然是中国经济竞争力的基础,中国工业企业会在工业领域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这需要有力的政策和措施进行引导和支持。”
李东生代表基于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考,重点着眼于经济体制改革,着力于推动中国工业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提出《关于加强中国工业竞争力的建议》。建议国家要对支持中国工业发展制定更为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引导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工业领域,大力支持中国企业国际化,一方面便于企业以更加市场化的方式筹集资金,另一方面在“一路一带”的国家战略帮助下,让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输出工业能力,从而在范围内扎根、成长。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