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会上,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等就现代农业热点问题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其中对国内倒奶成因和未来国内市场前景做了深层分析。余欣荣表示,中国高度关注、积极应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逐渐缓解、解决近期部分地方出现的奶业发展问题。
当前出现的奶源过剩、农民卖奶难问题,产生原因比较复杂。首先从国际上看,2014年奶业增产明显,导致国际市场奶价大幅下跌,由此推动了我国进口奶粉大幅增加。去年我国从国际市场上进口了105万吨奶粉,增长幅度达到了6.5.再从国内来看,2014年全国生鲜奶产量达到3725万吨,增长幅度是2007年以来大的。国内市场消费增长幅度赶不上国际奶粉大幅度进口和国内奶业大幅度增产,导致了国内养殖户鲜奶收购价格由去年初的每公斤3.25元下降到第三季度的2.85元。此外还有长期原因,也就是我国奶牛养殖和乳品加工,无论是规模、成本,还是产业链接度,都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我国奶业还没有摆脱规模小、成本高、国际竞争力相对弱的状况。我国各级政府采取积极措施,支持和帮助奶牛养殖户,包括补贴、保险、开拓市场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奶价下跌对奶农造成的冲击。
我国奶制品市场潜力巨大、空间广阔,强大的市场需求将会持续拉动奶业发展。
具体来讲,一是我国奶业产业转型升级有基础。经过几年的支持和发展,100头以上奶牛养殖户已经占到整个养殖业的45以上,奶牛单产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养殖机械化程度也有了很大改进,进一步缩小了和国际奶牛养殖业的差距。
二是消费市场潜力巨大。我国牛奶特别是生鲜乳占有量很低,人均消费量不到发展中国家的1/2、全世界平均水平的1/3.这就是巨大的需求潜力,将会转化为奶业发展的巨大动力。
三是质量安全有保证。农业主管部门一直在推动奶业的质量安全管理,指导、支持奶牛养殖户提升质量安全水平。农业部连续6年开展了生鲜乳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累计抽检了12.5万批次,结果表明生鲜乳质量安全状况是放心的,而且在持续向好。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