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 据报道,上周(11.21—11.25),国内钢铁系大宗商品价格集体大涨。市场普遍认为,境外铁矿石供应商大幅调整2017年铁矿石年度长期协议价格,导致了国内市场集体看多。
截至11月25日下午收盘,大连商品交易所铁矿石期货主力本周暴涨22.85%,报收在613元,再次创下近两年来的高点;上海期货交易所螺纹钢期货主力本周大涨13.78%,报收3154元,收回上周跌幅;热轧卷板期货主力本周涨幅11.7%,收在3551元,几乎达到该产品上市以来的最高价格。
业内分析认为,本周铁矿石的价格的上涨,和国际矿产巨头力拓采取新的定价方式有关。力拓新的铁矿石定价方式,是在普氏指数定价的基础上,每吨增加几十美分到1美元不等,作为长协价格,“现货市场的价格增长带动了期货市场集体看多。”分析认为,铁矿石的主供应商在国外,而且钢铁业主要成本集中在铁矿石,中国企业缺乏铁矿石的定价权和调控能力,如果煤焦价格持续上涨必将带动铁矿石价格上涨,要下调铁矿石价格就更难做到。目前还没有钢厂与力拓方面签订长期协议。今年以来,铁矿石进口价格快速上涨,特别是在焦煤价格加速上涨之后,铁矿石价格上涨突破70美元/吨,涨幅超过20%。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黄颂平表示,“前三季度我国铁矿石、原油、铜等商品的进口量保持增长。与此同时,大宗商品进口价格同比跌势也有所放缓。前三季度我国进口价格总体下跌5.3%,较上半年收窄2.7个百分点,其中铁矿石进口均价同比跌幅较上半年收窄7.1个百分点。”
链外导读:
第四季度,钢价上涨带动了钢市的红火,但钢价上涨的同时,原材料也随之上涨,这让钢企在努力与海外铁矿公司争取更优惠的铁矿石新年度长协合同的同时,也在尝试与煤企签订中长期合同。
11月16日,国家发改委会同国家能源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以及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组织召开了“推动签订中长期合同做好煤炭稳定供应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此次会议要求有关地区、部门和企业进一步加快签订中长期合同,建立煤炭行业平稳发展的长效机制。
但对第四季度的这波拉涨行情,不少钢企反映:市场有价却不敢轻拿货。
“钢价涨、原材料价格跌、用钢需求旺,这三个条件同时满足,钢铁行业就可以完全脱困致富甚至变成首富。这三个条件哪怕出现一个,钢铁行业就基本能够脱困,同时出现两个,那就致富了。”
“可目前的用钢需求变化不大,下游观望情绪很重,所以钢价和原材料的价格对钢铁行业更是非常敏感。”
11月北方逐步进入施工淡季,钢铁价格如此坚挺与钢铁需求无关,而是因为炼钢的焦炭出现了疯狂的上涨。从10月中旬到11月中旬,全国的焦煤、焦炭价格均环比累计上涨了30%左右。以唐山二级焦炭为例,从10月15日到11月15日其价格环比上涨了30%。
从表面上看,钢企扭转为盈,但其盈利成色不足。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表示,从销售利润率来看,钢铁行业整体水平目前还只有1.22%,在工业行业中仍处于较低水平。而令钢企尴尬的是,下游市场需求并不旺盛,但整个生产成本的上涨,却让微利运行的钢企失去了提高销量而下调价格的空间。
有市场人士指出:“这么高的成本,如果大幅下跌,预计钢厂的生产将受到很大的影响,市场资源将继续减少,再次出现去年底今年初的下跌状况。”
在当前这样的局面下,原材料成本对整个钢铁行业来说成了最大的影响因素。
来源:力源不锈钢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