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肉类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陈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去年我国的肉类总产量已经达到8700万吨,已经提前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的目标。虽然中国的肉类产品基本上自给自足,但进口逐渐在增长,特别是近三五年,贸易
逆差越来越大,这对肉类企业来说是个警醒。
陈伟还表示,从市场情况看,肉类加工企业现在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2014年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屠宰和肉类加工规模以上企业已经达到了3786家,比2013年增加了93家,增幅达到2.5。肉类工业总资产达到了6116.5亿元,比2013年增长了17.38。这两个数字说明企业规模越来越大,集约度越来越高。这个不论从企业的发展角度看,还是说从政府便于管理的角度看,都是利好的一个消息。
但从中国的总产量来看,两百多万吨和八千七百万吨相比,基本上进口占不到3的份额。这几年中外贸易逆差逐年增加,对我国肉类企业来说是一个警醒。
未来,中国肉类产品的出路在两个大方向:从产品类型来看,冷却分割肉,逐渐实现“十二五”规划的目标,把热鲜肉市场份额的比例从60逐渐降低50,冷冻肉不变,还是在20,2015年末到30,既健康又营养,所以这个产品应该是要大力发展。
从熟制品来看,总体比重还需增加。从现在8700万吨肉类总产量,肉制品的产量每年一千五百万吨左右,份额还不到20,这个比例和发达国家的肉制品占到八九十的比例相差甚远。我国的肉类加工率商品化率太低,企业效益不高。从长远发展来看,这是影响行业发展的。怎么保持中式产品色香味形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实现工业大发展,能够规模化、工业化,生产出更健康,更营养的中式产品,这整个行业要共同研究的一个课题。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