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巨头及资本进入生鲜行业,前景一片向好。在“互联网+”的政策背景下,农业被互联网改造的潜力巨大,可能就是下一个风口的猪。但据“中国农业生鲜电商发展论坛”上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四千家生鲜电商,只有1实现了盈利,绝大多数还在亏损或持平。
商派公司一位负责人说,但现实中,全国范围的农业生鲜在电商中依然占比很小,各地方的农业生鲜交易平台存在小、弱格局。民天生鲜一位负责人丁强说,该领域其实大家都还没有获得很大突破,因为遇到不少痛点,比如产品非标准化、供应链很难完善和损耗很大、配送成本很高、用户客单价很高和无法免配送费导致顾客购买频率低等,这些严重限制了农业生鲜电商的发展。
尽管生鲜电商发展已有两年多,但昨日论坛上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4000多家生鲜电商企业中,只有1实现了盈利,7巨亏,88略亏,4持平。
亏损原因:损耗过于巨大每单物流成本40元
但商派公司人士说,赚钱并非易事,其实生鲜电商的产业链太长,包括了种植、选品、包装分拣、物流、损耗和营销等六大环节。
业内有统计显示,无论是自营配送还是第三方配送,目前生鲜电商的损耗率大约在10以上,有些甚至达到30,而线下实体生鲜超市损耗率一般控制在5以内,实际损耗可能更大。全国有机生鲜2013年产值为800亿元,销售额只有250亿元,大部分产品损耗掉了。
很多环节不是靠电商能解决的,其中核心的是配送成本太高,生鲜本身的种植成本其实不高,一般采购价大概是售价的20。相比之下,物流成本则高得惊人。很多电商都自己建物流配送保证服务品质,但缺乏冷链配送能力,很多都是冰块保鲜,只有极少数电商会在市区使用冷链车,送去各大网点,再由网点完成后一公里配送。
在业内看来,生鲜电商要想达到井喷的状态,要求商家能够把客单价做到50元左右,这意味着物流成本非常的低,甚至免运费。但到目前为止,有些生鲜电商因为还停留在40元每单的物流成本,导致成本依旧高企,它们因此只能把客单价定在100元以上,吓跑了不少顾客。
六大解决之道
解决之道:尽量缩短供应链的时间
平台电商:天猫,淘宝,京东,一号店,亚马逊。
自有基地 宅配:多利农庄,正谷有机,诺亚有机。
自有基地 采购 配送:沱沱工社。
采购 销售网站 配送:顺丰优选,本来生活,中粮我买网,甫田网,易果网,家事易等。
超市旗下综合性电商:山姆会员网上商店,永辉半边天,乐购网上商城。
单分类专业卖家/平台入驻商家:农享网,天天果园等。
而一些大型电商平台也在寻找解决办法。天猫人士说,因为生鲜商品是非标商品,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因此其配送能力成为衡量一个电商平台物流水平的标杆。记者了解到,天猫大限度地缩短供应链时间,对于季节性的商品采用c2b预售的模式。
拥有自建物流优势的京东近期也上线了生鲜平台“拍到家”,该公司称,将向用户提供3公里范围内生鲜及超市产品的配送,并基于移动端定位实现,可保证2小时内快速送达。京东已经在北京、上海进行了小范围测试,并在测试数据的基础上,对产品进行逐渐完善。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