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2014年度全国进口食品接触产品质量状况》显示,2014年度进口食品接触产品检验批不合格率为6,为近三年高,家电类和金属类制品质量安全问题相对严重。
白皮书显示,2014年全国各级检验检疫机构共计检验进口食品接触产品近7.96万批、货值7.4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加94.5和57.9。原产国主要包括:韩国、日本、中国、德国、意大利、美国、法国、英国、瑞典、土耳其等国家。
据通报,2014年,全国进口食品接触产品检验不合格4776批、货值4507.7万美元,同比分别增加300.7和274.5,检验批不合格率为6,为近三年高。
白皮书称,全国进口食品接触产品检验不合格情况猛增的原因有二,一方面是因为进口量的快速增长,更主要的则是标识、标签不合格情况大幅增加。不合格产品中,九成为标识标签不合格,主要表现为无中文标识标签或标识标签内容欠缺。
家电类重金属和蒸发残渣超标问题严重
值得注意的是,进口家电类食品接触产品存在较为严重的质量安全问题。据了解,与食品接触家电类产品是首次纳入质量分析范畴,家电类制品实验室检测比例低,而检测批不合格率却高。
同时,由于我国强制性标准gb9684-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不锈钢制品》制定了明确且严格的重金属溶出限量,近年金属类产品来出现了大量不合格案例。此外,塑料制品蒸发残渣、丙烯腈单体、脱色等指标不合格情况仍普遍存在。纸制品、日用陶瓷及其他制品检测不合格率相对较低。
对于去年检验不合格情况猛增的情况,质检总局建议,贸易相关方要严格按照我国相关产品技术规范要求,在进口食品接触产品时,既要保证产品质量,也要规范产品标识标签,避免不必要的贸易损失。
另外,鉴于部分食品接触产品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已制定实施30年,且一些新材质和产品尚无标准,婴幼儿用食品接触产品未单独制定指标限量,现有标准未根据食品接触产品的实际用途针对性地设置检测项目等情况,质检总局建议加强食品接触产品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