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厨具导购网站首页 频道列表
2010:世界经济策略调整和可持续增长的关键之年
2024-05-21 23:20    4078    中华厨具网

新年伊始,新华社记者就全球经济走势及风险,中国经济面临的考验与挑战等问题专访了多家国际知名机构的经济学家。

世界经济复苏迟缓而漫长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驻华代表维韦克·阿罗拉告诉新华社记者:“金融危机最糟糕的阶段似乎已经过去,但不少经济体尤其是发达经济体仍存在不少弱点,许多国家的金融体系仍然不能正常运转。因此,世界经济复苏将经历迟缓而漫长的过程。”

穆迪经济网经济学家陈志雄说:“由于杠杆率降低,包括英美在内的许多国家在今后数年经济都将缓慢增长。亚洲一些出口导向型国家的经济增长也会受到影响。”

标准普尔首席经济学家戴维·维斯说:“预计2009年欧元区、英国和日本的经济萎缩程度要大于美国,2010年其经济增速可能也会低于平均水平。而发展中经济体相对来说表现将更好。整体来看,未来几年全球潜在经济增长率将有所放缓。”

不过,瑞银集团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夏德威较为乐观,他认为:“总体而言,世界经济复苏是可以持续的。2010年,复苏的动力首先来自经济刺激政策产生的作用。随着私人部门消费持稳以及就业市场逐渐走出低谷,美国经济正出现更加持久的复苏迹象。大多数西欧国家2010年经济前景也和美国类似。而对于中国和其他亚洲经济体而言,经济增长将会更加强劲。

刺激政策平稳退出将是最大难题

2010年,全球经济最值得关注的问题之一是经济刺激计划如何退出。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首席代表罗伯特·魏图对新华社记者说:“为应对本次金融危机,各国政府的经济刺激支出规模堪称空前,在刺激计划如何平稳退出方面,尚缺少可供借鉴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因此,如何合理削减刺激支出和实施‘后刺激计划措施’对于政府和经济学界都是个巨大挑战。”

魏图指出,经济学界目前的共识是,当下退出经济刺激计划还为时过早,但在2010年必须密切跟踪形势变化,确保经济刺激计划的“副作用”在可控范围内。他还说:“各国在采取退出策略时应协同合作,这对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来说意义重大。”

对于2010年全球经济可能面临的其他风险,摩根大通亚洲投资银行副主席方方说:“我们对2010年上半年有信心,但对下半年心存担忧,美国经济可能再次下滑,金融市场可能再次面临挑战。”他认为,美国经济增长以消费为主,而目前在就业及房地产市场无法充分改善的情况下,民众消费意愿不强,导致企业及投资者投资意愿也不强。同时所有大银行现在仍未完成“去杠杆化”过程,没有能力大规模向实体经济放贷。并且美国政府债台高筑,经济刺激计划无法持久,一旦实行“退出策略”,金融市场信心就会遭到打压。

2010中国战略转型的关键之年

维斯说,此次金融危机的一个结果就是中国加速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预计2010年中国经济有望增长9%,未来10年的平均增长率将至少保持在这一水平附近。

魏图说:“总体来看,2009年中国经济运行状况非常好,中国政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非常有效。但本次全球金融危机已突显出增长模式转型的必要性。”目前中国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三位,如欲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经济结构需要“更上一层楼”。

巴克莱资本中国经济研究主管兼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预测说:“今后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面会更宽泛,伴随就业增加、工资上涨和全球经济改善,内需和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会更大,投资的贡献可能会下降。总的来看,中国经济发展将更为平衡。”高盛集团中国经济学家宋宇说:“预计今后两年,内需将成为中国经济主要增长推动力。”

经济学家们还提出,中国经济应当在治理通胀预期、处理资产泡沫和产能过剩等问题上多下工夫。陈志雄指出,过剩的流动性有可能会引起资产价格泡沫,中国政府应继续监测和监管过热和产能过剩的经济部门。瑞银集团中国经济研究主管汪涛说:“2010年中国经济最大的风险是上行风险,即投资增长过快、资产泡沫扩大。这一风险的大小与流动性过剩的情况和银行贷款增速的变化密切相关。”宋宇认为,如果缺少吸纳流动性的配套措施,从而导致政府宏观政策效果下降,则中国经济通胀的风险可能会趋于上行。

针对“后危机时代”新的经济增长点,魏图认为中国应大力发展具有高附加值的服务业,金融、移动通信、零售和旅游等领域都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从中长期来看,中国还需解决高储蓄率问题。

维斯也指出,中国不可能长期保持较大贸易顺差,经济增长动力将被迫从出口转向国内需求,这要求中国政府更为关注国内政策。方方认为:“中国需要进行结构性调整,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依靠品牌、技术和管理优势,到外国市场投资,抢占国际市场。”

【】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力求安全及时、准确无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对其观点赞同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本网转载信息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电话:4007-1100-10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

手机站

微信小程序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