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首先来到了废旧显像管集散地之一的天津进行调查。在卖旧显像管的村子里,不少临街的商店都在做着回收旧电视的生意。记者以购买者的身份走进了一户卖旧显像管的人家。在这家几百平米大的院子里摆满了收来的旧显像管。
老板告诉记者,这院里的两万多支显像管只是他短短几天里收来的,他们与加工厂家一般都有长期协议,厂家会定期来这里取货。而他每月的出货量则远大于这个数量。
老板:因为现在有几个厂家都一直是我供货。
记者:哪个厂子?
老板:好几个厂家都是苏州上海的。
记者:一月能出多少(支显像管)?
老板:他有跟我订合同,一个月就要8万,就是旺季要10万。就这一个月。
记者:一个厂?
老板:就这一个厂,你想我一天能收来5000(支旧显像管),我得有地方销去。
随后记者又走访了两家卖旧显像管的店铺,情况与第一家差不多。而记者了解到:在河北和山东等地也存在着类似的旧显像管交易市场。那么这么多旧显像管被卖到了厂家以后又是如何处理的呢?记者南下无锡继续探询。
记者首先来到了当地一家比较大的显像管生产企业。在厂房中记者看到了四处码放的旧显像管。首先有一个技术人员对旧显像管进行检测,如果显像管还能点亮,那么只经过简单的外部处理就被当做新显像管用了。而对于点不亮的管子,工人则锯掉管子后部一个叫做电子枪的部件,保留显像管外面的玻壳。再对玻壳表面进行打磨消除划痕,重新充粉、安装好电子枪和阳极帽,一个翻新管就这样诞生了。在另一家旧管加工厂,老板为我们算了这样一笔账。
老板:(新)玻壳进价是30块,运到我们这里31块5,你那(旧显像管)就是加运费肯定不超过10块,是不是?所以我们(有)好处我们为什么不做呢。
原来每支管子新旧间20元的差价就是秘密之所在。那么经过翻新这些管子流到了哪里呢?记者几经周折,找到了一家电视机厂进行调查。在与该厂老板谈到再生显像管的时候,老板表示绝对没有使用。
老板:这个废(显像)管按道理我们不做,这个东西绝对要出问题的,因为这种管子是回收管子,怎么信任它啊,这个没什么意思。
看来老板对再生显像管的危害非常清楚,那么这里用的真的都是一等品的新显像管吗?在随后的交谈中记者发现了问题。
记者:这(显像)管都是哪的?
老板:(显像)管是无锡的,无锡电子管厂和梅村电子管厂两家。
记者:梅村是吗?
老板:对。
老板口中的这个位于梅村的显像管厂正是记者探访过的旧管加工厂。而在该厂的车间里记者还发现,这里同一批次的显像管中所用的玻壳品牌五花八门,而且其中一些显像管还可以从边缘看出打磨的痕迹。就是这些所谓的一等品显像管被用来组装新电视机,并且打上了不同的品牌。而这样的黑白机并不在少数。
“再生显像管”电视机 隐患无穷
这些用再生显像管制作的电视机究竟有什么危害呢?记者带着一台再生管制作的电视机走访了国家广播电视产品质量检验中心。
经过相关验证和检测,专家指出首先这台电视机没有国家强制的3c认证,其次电视机的插头、电源线等部件都不符合要求,但这台电视最大的问题还是来自于它使用的再生显像管。由于再生管在运输和生产过程中环境简陋,这就不可避免的在显像管上留下一些细微伤痕,而对这些伤痕的处理工艺很容易为日后留下隐患。
国家广播电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陈洪征工程师:从这个角落里看到,它在上面这个角的光滑度和它本身下面的光洁度是不一样的,从这儿可以明显的看到,这个显像管的表面肯定是经过打磨的,经过打磨以后,它会造成这个显像管的应力不均匀,这样的话在高温高压或是外界撞击的情况下有可能会发生爆裂。
专家同时指出,由于是用旧显像管做的电视机,显像管上零件的寿命也得不到保证,这一方面会造成电视机的性能下降,另一方面这些旧部件本身也是较大的安全隐患。
目前,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下发的《关于加强废弃电子电气设备环境管理的公告》要求:收集、贮存、处置显像管等危险废弃物的企业必须具有危险废弃物经营许可证。但调查中收集旧显像管的老板都表示没有部门对他们进行检查。另一方面,日本等一些国家专门规定废旧显像管只可做成玻璃料,由玻壳生产企业回收、回炉再用。但是我国对于废旧显像管的处置办法还没有做出明确规定,看来,只有出台相关的明确法规,才能避免旧显像管危害消费者健康安全。
【】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力求安全及时、准确无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对其观点赞同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本网转载信息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电话:4007-1100-10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
手机站
微信小程序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