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天气非常炎热,所以每个人每天会至少洗一次澡。但是洗澡也是有讲究的,你们造吗?下面小编为大家普及一下关于洗澡的小知识。
1、洗澡的水温不宜过高,时间不宜过长。
洗澡的水温应接近体温,尽量控制在35℃—40℃,若水温过高,会使全身表皮血管扩张,心脑血流量减少,发生缺氧。孕妇洗澡时的水温更要注意不能过高,否则会发生胎儿缺氧,影响胎儿发育。夏季尽量不洗冷水澡,因为夏季出汗多,经常洗冷水澡会导致皮肤毛孔紧闭,体热散发不出来,洗冷水澡后会使人感到四肢无力,肩、膝酸痛和腹痛,严重会引发关节炎和慢性肠胃炎。一般洗澡的时间应控制在15—30分钟,否则会导致心脑缺氧。
2、秋冬天洗澡的次数不宜过多
秋冬天天气干燥,每周洗澡次数应保持2—3次,以防肌肤脱水。
3、洗澡后尽量擦拭体肤乳
洗完澡后很多人都会感到皮肤非常的干燥,会让人觉得非常的不舒服,所以尽量擦拭体肤乳,尤其是秋冬天,天气会非常的干燥,皮肤会容易受伤。
4、洗澡尽量不选择盆浴,应选择淋浴
如果经常选择盆浴,那么浴盆容易滋生细菌,在毛孔扩张时,细菌容易潜入毛孔。所以在盆浴后应经常对浴盆清洁和消毒。
5、要保持浴室卫生
很多家庭的浴室和卫生间是一体的,卫生间里容易滋生细菌,所以要保持卫生间的卫生,以免细菌在洗澡时潜入毛孔。
6、应定期更换喷头
很多地区的水污染严重,洗澡水的温度不高,细菌不容易被杀死,很多细菌会留在喷头表面,也容易被水带到肌肤表面,从而潜入毛孔里,这样容易引发皮肤疾病。所以定期观察喷头,如果喷头表面变得不干净要及时更换。
来源:小家电编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