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厨具导购网站首页 频道列表
澳门日报:中国人在国外应有自己的高贵和尊严
2024-05-19 14:11    1937    中华厨具网

两次到国外工作,前后听到一些关于同胞在外国生活的故事。

在韩国,听到过这样两则:一则是说,一位上海某名牌大学的敎师在韩国的时候,到处宣传自己的省钱妙法:鱼他很少去市场花钱买,而是每天起大早“赶海”,抢在当地人之前,到大学附近的海滩上捡拾一种螺蛳。他常常自豪地吿诉他人,“这里方圆三四公里之内海滩上的螺蛳都被我一个人吃完了!”

另一则讲的是,北京一所名牌大学中文系的一位敎师在韩国“率性任情”的故事。韩国的那所大学,跟这位先生所在的大学有着多年良好的关系。

中国教师到那里任敎,不但报酬优厚,生活上也有一项别处所没有的照顾:可以免费给家人打国际电话。前几任教师都懂得礼尙往来,使用那电话皆自觉限制在合理范围之内。这位先生一到那里,作派完全不同,不但日日打国际电话,而且一通电话动辄三五个小时。

韩国校方惊诧于电话费之高昂,询问该先生缘由。该先生大言不惭,声明他只给家属打过电话。韩国电信公司提供的电话通话清单上,受话者的电话号码却是遍及中国各大城市的。韩国方面对他的家属如此变动不居,表示难以置信,就将那电话的国际业务给停了。

于是,此后中国教师到那里任敎,不再享有那待遇。据说该先生也不是凡事出手阔绰,有些事情实际上是相当的不阔绰。不阔绰的程度也相当惊人,以至于他常光顾的一家超市都避之如瘟神。因为该先生每次光顾,不但讨价还价,还总是于结账之后,顺手拿走若干商品,说是他买了东西,店方理应“饶”他的。

来到日本,又听到好几则此类故事。其中有三则是北京来的教师在东京“捡自行车”的故事。一位日本同事说若干年前的某个星期天,正在家里休息,突然有个不速之客造访:原来刚到本校任客员教师不久的一位先生骑着自行车登门拜谒!一见面,该先生就得意洋洋地吿诉日本同事,自己捡了一辆自行车。

有一位女士,假期其丈夫、儿子作为家属来日观光。真是宾至如归,几天之内,一家三口,每人骑一辆自行车,到处游逛。据说,自行车也全是“捡来的”。还有一位先生更绝,回国的时候,硬是将一辆自行车化整为零,携带回家。听故事的时候,我以为是他自己购买的价值特昂的什么稀罕之物,被吿知“不过是一辆‘捡’来的普通旧车”。

不错,东京街头是有不少看起来无主的自行车,但那也不是可以随便捡的。自行车之外,别的东西也有带走的。据说,有人回国之时,曾经将住处日方提供的吸尘器、碗瓢盆之类作为自家行李,搬运回国。

老实说,要是忽略掉故事主人公的国籍或者故事发生的场所,故事本身都很有趣,茶余饭后皆足以令人捧腹解颐。倘若有作家想撰写当代版的《儒林外史》,那都是不错的素材。至少,跟选学专家马二先生逛西湖买烤鸭时的揣肥瘠之举,不相上下。

可是,讲故事的人多数都不是中国人,他们不但都没有忽略故事主人公国籍的意思,相反,都有掩盖不了的鄙夷与怜悯之情。作为听者,我每次听完故事之后,内心都很不是滋味,实在是笑不出来。

我曾经亲耳听几个出过国的人谈国外生活的经验,津津乐道自己国外的省钱秘诀之后,往往加上一句,“谁叫咱们穷呢”。原来,那都是因为贫穷!一般人说起“笑贫不笑娼”这句话时,大概无不心怀感慨,有时候甚至是愤懑。

但是,假如贫穷的我们都能够像颜回那样住在贫民窟仍然快乐如故,像子路那样衣衫褴褛站在穿着貂裘大衣的人身旁也能毫无愧色,还会有人能够耻笑我们吗?人们耻笑的也许不是贫穷本身,而是有些人以贫穷为理由,放弃做人本该有的高贵与尊严,做出如上那些行为举止!

【】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力求安全及时、准确无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对其观点赞同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本网转载信息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电话:4007-1100-10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

手机站

微信小程序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