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厨具导购网站首页 频道列表
小切口 大家谈 为一流学科建设把脉问诊
2024-05-19 03:38    9781    中华厨具网

如何依托“大平台”、能否承接“大项目”、怎样组建“大团队”、如何培育“大成果”,怎样成为“大先生”,是青年教师心中的疑惑。站在新发展阶段,围绕加强创新团队和创新能力建设年度主题,动科学院积极谋划,举办“大家谈”系列活动,给青年教师提供与大专家面对面的机会,以小切口获得大收获,既让“大家”谈也让大家谈。

4月27日,副校长罗军教授和副校长陈玉林教授走进动科学院动物生产和畜牧工程系,为青年教师把脉问诊。

罗军一一了解参会教师的科研教学进展情况,并根据青年教师的疑惑进行了解答,建议青年教师充分把握学校加强创新团队和创新能力建设年度主题的重大契机,聚焦国家急需,明确研究思路,不断凝练研究方向,在充分利用好学院和学校平台的同时,融入团队将专业优势、资源优势和工作优势转化为大项目、大成果。

陈玉林教授为青年教师们讲述了自己前往中南大学调研时参观的由6位院士组成的隐形无人战机团队,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制造国之利器的伟大事迹,以及刘荫武先生和邱怀先生等老一辈科学家的感人事迹,强调团队要心怀“国之大者”不懈奋斗,勉励青年教师努力做“人师”,加强课程思政教育,涵育“三农情怀”,培养知农爱农卓越农林人才。

动科学院教工第三党支部书记、系主任任战军表示深入座谈交流让思路更加清晰,底气和信心也更足,将进一步把思考转化为一流学科建设的行动中去。“大家谈”活动让青年教师对于大平台、大项目、大团队、大成果、大先生的内涵和外延有了更深的认识和共鸣,切实提高了青年教师对服务国家需求、勇担学科使命的决心,鼓舞了他们为学校和学院发展不懈奋斗的信心。

编辑:张晴

终审:徐海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一流”建设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三部委推进会精神,确保学校“双一流”建设和“十四五”规划各项任务落地落实,4月28日,学校在国际交流中心召开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与“十四五”规划实施推进会。

校党委书记李兴旺主持会议,校长吴普特讲话。全体校领导,康振生院士、张涌院士等五位学科群首席科学家出席会议。

校党委书记李兴旺主持会议并讲话

校长吴普特讲话

会上,副校长韦革宏围绕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方案和“十四五”规划,从指导思想与发展思路、主要建设内容和推进落实机制三个方面进行了解读和工作部署。韦革宏强调了“双一流”建设方案和“十四五”规划71项核心指标和271项重点任务一体化推进落实的重要性,学校层面各牵头职能单位、各个学院要按照“一体化”清单统筹协调、高效高质量推进,全面实现规划的各项任务和建设目标。

副校长韦革宏部署“双一流”建设与“十四五”规划落实工作

吴普特代表学校向五大学科群—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与绿色生产、畜禽生物学与健康养殖、农业高效用水与区域水安全、国土治理与生态修复、农产品加工与营养健康首席科学家康振生院士、张涌院士、蔡焕杰教授、上官周平研究员、高锦明教授颁发聘书,分别同他们以及植物保护、畜牧学两个一流学科主建学院院长胡小平、姜雨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赵延安签订目标任务书。

吴普特校长为学科群首席科学家颁发聘书

康振生院士在讲话中认为学科群建设是学校党委为了推动学校“双一流”建设而做出的重要举措和重大部署,希望每个学科群及其创新团队要聚焦服务国家战略,强化有组织的科研,与国际同行建设平等交流合作机制,加强平台条件建设,产出重大的科技成果,以高水平科研和教学水平支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成为国家旱区农业科教事业的战略力量。

康振生、胡小平、曹军会、赵延安、陈遇春、刘天军在会上发言

吴普特讲话指出,首轮“双一流”建设期,学校面对巨大的挑战和困难,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双一流”建设成效得到了专家组的高度肯定,教育部评估认为学校高质量的完成了阶段性建设任务,整体性建设成效显著,成绩来之不易。进入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是国家对我们首轮“双一流”建设的充分肯定,也标志着学校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面对“双一流”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学校新一轮“双一流”方案和“十四五”规划立足五个维度,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把学科建设作为发展的根基,把深化改革作为发展的动力,把党的建设作为我们根本的保障。

吴普特对学校创建“五大标杆”、“十四五”规划、“双一流”建设在学校发展战略规划中的目标定位、相互关系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强调,并就如何高效高质量统筹推进各项工作,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解放思想,统一思想。解放思想的基础是强化学习,目标是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全校上下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三农”工作的最新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学习领会党中央、国务院相关政策最新要求,吃透文件精神、把握核心要义,切实把思想统一到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学校“双一流”建设上来。二是提高认识,抢抓机遇。要深刻认识到学校当前面临的机遇,聚焦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方案和“十四五”发展规划核心指标,围绕服务国家粮食安全、生态文明、人类健康和乡村振兴等,强化使命担当,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使命感抢抓发展机遇。三是形成合力,推动发展。学校事业发展需要全体师生协力奋斗、同向同行,希望大家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提振精神砥砺前行,推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和“十四五”规划高标准实施、高质量推进,加快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建设步伐。

会议最后,李兴旺就如何加快推进学校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第一,要稳中求进,勇担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历史使命。面对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的挑战压力,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稳”就是要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坚持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目标不动摇,做到方向稳、目标稳、信心稳。“进”就是要善于抓住机遇,把握机遇,在追求卓越中进位争先,全力以赴实现追赶超越。第二,要真抓实干,齐心协力推进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重大任务落实。全校上下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着力在深化内涵发展、彰显优势特色、服务国家急需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要统筹各方力量,强化协同作战,各部门、各学院要加强上下联通、协同配合,拿出切实有效的具体措施,一步步把方案变为现实。要扎实推动把巡视整改成果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第三,要强化担当,以过硬本领作风推动学校事业取得新的发展。全校党员干部和师生要提振精神,要弘扬“西农精神”,紧盯一流目标,始终保持锐意进取的精气神。要压实各级领导干部责任,强化作风,善于攻坚克难,加快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建设步伐,奋力谱写“双一流”建设的新篇章,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各学院(所)党政负责人,科教人员代表,机关各处室、各直附属单位及科研实体主要负责人等参加会议。

学校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与“十四五”规划实施推进会会场

编辑:王学锋

终审:徐海

4月27日下午,学校召开2022年保密委员会(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全国保密工作会议及陕西省保密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学校2022年保密重点工作。校党委书记、校保密委员会主任李兴旺出席会议并讲话。

李兴旺指出,要清醒认识当前保密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和风险挑战,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把安全保密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思想上高度警觉,积极应对各类风险挑战。一是要夯实保密工作责任;二是要聚焦保密工作重点;三是要持续深化宣传教育;四是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李兴旺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强化保密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夯实“党管保密”政治责任,以对党和国家高度负责,对学校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扎实做好2022年保密工作,为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筑牢保密安全防线,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会议由校党委副书记、校保密委员会副主任吕卫东主持。保密委员会各成员单位负责人、各党委(党总支)书记、保密工作办公室全体人员参加会议。

编辑:张晴

终审:徐海

●百年前,共青团的诞生彰显中国青年的理想追求

●百年间,中国共青团带领广大青年践初心担使命

●百年后,新时代中国梦号召中国青年谱写青春赞歌

1922年5月5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隆重开幕,开启了中国共青团光辉而灿烂的壮丽篇章。

1922至2022年,共青团已走过百年历程。对于人类历史而言一百年只不过是沧海一粟,对共青团来讲足以见证其波澜壮阔的征途。在此其间,团的名称虽几经变革,但她的光荣传统和历史初心从未动摇,即举红旗、跟党走。

回望百年来特别是革命时期共青团跟随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奋斗与辉煌之路,让我们感慨万千又愈加明晰:中国共青团与中国共产党密不可分,党创建团、领导团,共葆初心,共担使命。

百年前,共青团的诞生彰显中国青年的理想追求

从鸦片战争到洋务运动,从甲午战争到戊戌变法,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到清末新政。这个古老国度一直在屈辱与图强中步履蹒跚,坚韧而又悲壮。1911年的辛亥革命曾经给危机四伏的中国带来一丝光亮,但是很快被军阀混战的硝烟所淹没。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只能背负着三座大山,在漫漫长夜中,蹒跚前行。从那时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争取国家富强和民族独立成为了贯穿整个时代的主线。

时代催生了中国青年运动的兴起,彰显爱国主义的五四运动催生了共青团的诞生,1921年7月,流传着一段佳话——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征程。而参加新民主主义革命最重要、最主体的力量就是中国青年。因此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就着手推动青年团的筹建工作,并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第二年就召开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青年团的建立,使中国青年拥有了自己的先进组织,并开始了走向全国范围的有组织的政治活动。

如果说五四运动标志着作为完整的现代意义的中国青年诞生的话,那么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青团的建立和领导,就成为了中国青年运动发展之所以能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组织基础。因此,中国青年运动有了可靠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有了开展革命事业的定海神针。中国青年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青团的领导下,在每个历史时期都成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百年间,中国共青团带领广大青年践初心担使命

共青团的百年运动史,换句话说就是一部中国青年运动史,说到底,就是共青团在党的指导下带领青年践初心担使命的历史。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每一个历史阶段,中国共青团领导、组织和动员中国青年,用青春和热血书写了彪炳史册的壮丽篇章,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成就。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青年团一经组建,就战斗在斗争的前列。为了唤醒更多的青年,共青团内年轻的理论家恽代英、萧楚女、林育南等以《中国青年》为阵地,宣传革命道理,抨击黑暗现实,批驳反动观点;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共青团始终做社会主义建设的突击队,做战胜艰难险阻的生力军。在农田基本建设的大军中,飘扬着共青团的战旗;在大庆油田的开发中,有共青团员的贡献;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共青团实施了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等活动。其中,青年志愿者行动、青年文明号、希望工程、“手拉手”互助活动、培养青年岗位能手活动、培养青年星火带头人活动等都在社会上引了较大反响,共青团工作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时期,历史上党的第一次群团工作会议指出把群团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有号召,团有行动,2016 年 6 月,《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印发。四大方面、十二个领域、九十九条改革措施,勾勒出新时代共青团改革的崭新形象,团的改革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中,我们取得的历史性成就都凝聚着中国青年的热情和奉献。历史证明:中国青年是堪当大任的,是大有作为的,是独当一面的。

百年后,新时代中国梦号召中国青年谱写青春赞歌

实现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但梦想的实现需要每一个中国人的共同参与。青年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更应自觉投身于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努力奋斗,追随党的号召与人民共筑伟大梦想。

新时代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人无精神不立,青年只有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够焕发出青春活力,才能够奋勇向前。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思想灯塔,我们的国家正是在它的指引下才能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时代的青年应领悟马克思主义真理,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其次,新时代的青年要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新时代青年要练就扎实本领。推进伟大事业人才不可或缺,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知识体系更迭频繁,青年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淬炼过硬本领,拓宽认知视野,才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与此同时,也要保持对新事物的敏锐程度,学会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善于把握历史和社会的发展方向。

新时代青年要锤炼高尚品德。国无德不立,人无德不兴。只有德才兼备的青年才能够承担起实现中国梦的重任。青年要在道德理念和道德认同上下功夫。与此同时,广大青年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标准,以英雄人物为榜样,要使这些道德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自己真正成为一个具有高尚品德的人。

青春是一种奋发向上的活力,是一种朝气蓬勃的气质,是面向未来的成长,更是一种对希望与梦想的召唤。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会比一代强。有志于民族复兴征途上成为奋进者、搏击者的青年一代,一定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途上发出永葆青春的绚丽光彩!

(作者:杨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马钧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编辑:张晴

终审:徐海

4月27日下午,2022年第2次校领导走访日在南校区经管学院一楼创咖召开,副校长房玉林与来自不同学院年级的学生代表话成长、议发展,学工部、研工部、教务处、团委、后勤处、就业指导中心、图书馆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活动。

“未来农业研究院的建设中都设置了哪些方面的科学研究,未设计其中的专业研究生是否也可以参与其中?” “本科生是否可以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的教育教学实践?”“实验室大型仪器操作是否可以开展线上培训,并以以短视频等形式录制操作流程?……”会上,学生代表围绕科研教学、学业发展、成长困惑等方面问题积极提问,并就校园网络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服务等校园治理问题提了建议。与会部门负责人积极回应,作了耐心细致的引导和解答。

会议最后,房玉林对同学们的问题进行了集中回应,他讲到,学生是学校发展的主人,要在自在自为中涵养农业人的底气自信,做到致大尽微,将心怀国之大者与管理自己结合、将目标理想与现实行动结合、将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结合,充分利用好学校科教资源,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据悉,校领导走访学生日成为学生最受欢迎的活动之一。不仅仅是畅通师生联系、反馈学生诉求的一个平台,更是疏解学生成长困惑、坚定奋斗信心的思政小课堂了。2022年以来,累计收到各类问题100余件,学校各级部门秉持“围绕学生、服务学生、关照学生”的理念,积极回应学生诉求,并以问题为导向不断促进学校治理能力的提升。

编辑:张晴

来源:天津大学新闻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