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这些国有企业在新形势下如何转变发展方式、如何增创竞争优势,如何再创辉煌,经历怎样的历程呢?国家统计局洛阳调查队近日到三家企业进行了调研。调研发现,洛阳三家企业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大胆变革,积极进行结构调整、自主创新、完善机制,逐步破解企业发展难题,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们的成功做法对全国国有企业的发展将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一、三家国有企业“二次创业”,重振昔日雄风
一拖、中信、洛轴三家企业作为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作为“共和国长子”,在发展过程中,都经历过市场经济的冲击,企业一度举步维艰,面临破产边缘。但近年来,企业重组改造,转变经济发展发式,发展都很迅速,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企业有了一个质的提升。
(一)洛阳一拖进入“双百亿”
洛阳一拖集团从50年代建立开始,经历90年代国企改革、结构调整,企业发展困难重重,一代又一代一拖人,矢志不渝,不断改革创新,抓住机遇,调整产品结构,以重点技改项目为依托,提高制造技术水平。现在的一拖,大轮拖产能从5千台增加到4万台,柴油机产能从1.5万台增加到12万台,新增中轮拖产能3万台,工业推土机、压路机等制造能力也得到较大提高,形成了以大轮拖整机产品技术为平台,以柴油机、变速箱、车桥、覆盖件等为关键要素的大轮拖黄金供应链。目前,一拖已经发展成为农业机械、工程机械、动力机械、车辆和关键零部件等产品组成的“东方红”产品家族,2009年,一拖产销实现双百亿元。其中,大马力拖拉机产销位于行业第一,农村工程机械位于行业第一,柴油机位于非道路用柴油机行业第一,压路机位于行业第二;“东方红”商标,是中国农机行业第一个驰名商标。随着国内外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一拖加快了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十几种拖拉机、叉车、柴油机产品,分别通过了e-mark认证、ce认证、oecd认证、epa认证,产品累计出口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二)中信重工打造多项世界第一
中信重工的前身是洛阳矿山机器厂,在1996年至2003年时期,企业生产经营举步维艰,职工曾累计19个月发不出工资,企业面临倒闭的局面。2004年初,中信重工集团抓住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和世界制造业产业转移的重大战略机遇,将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视作发展壮大的战略性机遇,成为了世界级重型装备制造基地,被业界称为“中信重工现象”。2009年中信重工完成工业总产值105.3亿元;完成机器产品产量20万吨;完成销售收入105.4亿元,;实现利润5.05亿元。公司“矿山重型装备实验室”获评国家重点实验室,企业新产品贡献率超过70%且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中信重工现在形成一个包括重型冶铸、重型锻造、重型热处理、重型机加工、重铸铁业、重型磨机加工在内的完整工艺体系和链条;具备了核电、水电、火电等大型铸锻件的加工能力,具备批量生产直径12米到14米世界最大磨机的能力。其生产的lk牌球磨机、水泥回转窑、减速器、水泥辊压机相继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公司成为目前中国装备制造业唯一一家拥有四个中国名牌的得主,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水泥和矿业装备制造商,大大提升了其全球竞争优势。
(三)洛轴“二次创业”再创辉煌
洛轴作为我国“一五”期间的重点建设工程,曾有过辉煌历史,2003年到2006年之间,曾经历了一段非常艰难的时期,企业一度面临停产和破产的处境。从2006年开始,洛轴重新焕发了生机,连续四年实现30%的业绩增长,主导产品目前在国内市场已经排在行业的最前列,连续四年被评为行业的排头兵企业,重新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轴承制造企业之一,现在的洛轴,是国内轴承产品尺寸最广、用途覆盖面最宽、品种最齐全的生产基地,并保持着多项中国轴承行业记录。产品应用于轿车、载重车、铁路、船舶、矿山、冶金、石化、电力、农机、轻纺和航天、航空等重要领域。洛轴生产的lyc品牌轴承被国家列入“121”计划重点保护名优产品,在国家重点工程三峡工程、小浪底工程及“神州”系列飞船上,都有lyc轴承在运转,特别是为“神州五号”载人航天飞船配套轴承的成功运行,受到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表彰的唯一轴承企业。近年来,以“二次创业”的新洛轴工程为契机,洛轴制定风能轴承标准的企业,在国内首家研制出大型风能轴承试验机,并生产出技术领先的各款风能轴承,继续领跑国内轴承行业。
二、转变发展方式,改革创新是动力
企业近年来的迅速发展,得益于国家加大了对老工业基地政策扶持力度,同时,企业在新时期也通过整合资源,加大科技投入,优化结构,自主创新,机制创新,提升了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打造了“新重机工程”“新洛轴工程”、“一拖工业园”、“一拖中试基地”等大型投资技改项目,对企业的发展壮大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增强企业竞争力
洛阳的国有大型企业大多是五十年代建立起来的,企业负担大,产品单一,很难适应市场要求。因此,加快产品结构、产业结构、人才结构调整成为洛阳企业发展的重点。
随着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全面实行,中国一拖集团近年来顺势求变,瞄准市场,不断调整产品结构,1981年一拖从大型履带拖拉机到小马力拖拉机开始,企业坚持以调整产品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初步形成了农业机械、工程机械、动力机械及零部件等多元结构发展的格局。2009年,一拖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1.7亿元。农业机械占企业收入的50%左右,工程机械约占15%,动力机械约占20%,完成多元化发展的格局。完成了由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由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制造服务业的转型。
中信重工同样是尝到了结构调整的甜头,从濒临破产到重新成为中国重型装备制造业的龙头之一,其转型后生产的lk牌球磨机、水泥回转窑、减速器、水泥辊压机相继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抓住国内电力、石化、冶金等领域大型铸锻件长期依赖进口的机会,生产出世界最大的自由锻造油压机、世界最大磨机等大型铸件领跑世界。
洛轴也是在结构调整中恢复重生,在市场中主动调整产品结构,抓住国家鼓励新能源经济发展,建设风能发电轴承项目,抢占新能源领域。同时,为了巩固市场份额,做到像胡总书记要求的那样,“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洛轴启动了“新洛轴工程”建设项目,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提升竞争力,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
( 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适应市场新变化
企业的生命还是在于创新,企业通过自主创新来提高竞争力,掌握核心技术,才能不受制与人,更好地适应市场、占领市场。
一拖立足自主研发,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集成创新,研制开发了大型拖拉机、柴油机、小麦(2497,0.00,0.00%)/水稻联合收割机、压路机和农村工程机械等“东方红”家族产品。这些拥有自主产权和知名品牌的系列产品,推动了我国农机产业的技术升级。对履带拖拉机进行了24个重大技术改造,“变形”出推土机、挖掘机和移动电站等十几个型号的工程机械产品。
中信重工公司近年来依靠自主创新,研制开发了目前世界上最佳的节能、增产粉磨大型辊压机,确立了企业在国际大型辊压机行业的龙头地位,制造了世界最大的球磨机和自由液压锻件等,占领了国内外大型铸件市场;研发了节能的余热发电项目等新技术新产品。特别是加快从生产型向研发型转变、成为国内最大矿山机械制造商的历程,被胡锦涛总书记称赞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企业的成功实践。
而洛轴为适应市场变化,制订风能发电轴承国内行业标准,并开发研制风电轴承项目,进军新能源领域,更是自主创新、科技创新的最直接体现。
(三)完善企业运行机制,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企业要发展,必须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运行机制、创新机制、人才发展机制,积极推进企业改革,三家企业都是近年来通过整合重组,内部挖潜,理顺企业运行机制,提升了企业运行效率和产品质量。
2008年,一拖集团和中国机械集团公司实施战略重组以来,聘请国外管理和销售团队,进行国际化、标准化管理,已逐步转型升级为集科研、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机械制造企业,牵手国机集团,更好地发挥了一拖在制造业上的竞争优势,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机遇。
1993年,中信重工整体资产划拨中信集团公司,通过重组改造,中信重工实现了快速发展。近年来中信斥资17亿元实施“新重机”工程,旨在构造一个更高层次的技术、工艺制造体系,打造一个高效的生产和管理运行机制,使中信重机达到国内重型装备制造业的最先进软硬件配置,依托在新平台上的新机制,大大提高产品竞争力。
洛轴和河南煤业化工集团重组,短短几年时间,洛轴这个国有特大型老企业便重新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在管理机制、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上都有质的变化,企业被注入大量资金,整合优质资源,引进管理和技术人才,制定奖惩激励机制,妥善安置职工,通过机制创新,大大提升了企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以“二次创业”的 “新洛轴工程”为平台,通过长效机制的建立,确保洛轴的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了企业的二次腾飞。
(四)提升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企业竞争力团队
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优秀人才队伍,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因素。三家企业都是非常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提高人才队伍的创新能力,加大人才培训力度,提升考核与激励机制,打造出了高绩效的企业团队。
一拖集团一方面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强化内部人才的挖潜培养,通过把高技能人才纳入专家队伍管理、放宽高技能人员退休年龄措施、构建员工多通道成长机制、坚持开展技术比武和岗位练兵活动等措施不断拓宽高技能人才成长通道。另一方面企业建立一拖技术中心,作为公司核心研发机构,自2010年起,实施三年重点高校招录及人才引进规划,常态化面向国内外引进成熟的高层次技术领军人才,以充实和加强产品开发、设计以及前瞻性、基础性技术研发团队。不断使企业发展建立在结构合理、作风优良、技能精湛的人才高地上,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中信重工始终将人才作为第一资源,企业建立起一系列管理制度,用制度来培养优秀人才。并通过目标管理法和专项津贴制度,调动广大技术人员从事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一是加大经费、项目支持。对纳入人才计划的当年给予上百万元的科研经费。二是强化平台建设。中信重工建设的矿山重型装备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设立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澳洲海外研发基地,与西门子联建的重大装备自动控制、网络与过程控制、电气传动、数控机床等4大类27个应用实验室,为高层次人才的培育、引进、使用创造了一流平台。三是支持创新型科技团队建设。目前,公司有企业技术人员总数超过3000名,其中包括由近900人组成的研发团队、一大批享受政府津贴的专家以及来自国外大公司的外籍专家。依靠人才的高密度攻关,中信重工迅速占领矿山、水泥、冶金三大装备行业的高端市场。
洛轴集团一方面把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和人才培养工程纳入企业发展战略,建立起吸纳、留住、激励、培养和用好人才的新型用人机制,搞好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技能三支人才队伍的建设。另一方面,洛轴还建立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的产学研结合的基地,合理配置资源,有效整合优势,增强研发和创新能力。同时,企业大力开展职工教育,强化员工培训,特别是加大了高级工和技师的培训力度,使高技能人才比重显著提高。洛轴职教中心被命名为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已发展成为集中、高职教育、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和就业服务为一体的,行业一流的职教培训基地,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
(五)实施走出去战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与合作
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提升整体实力、快速融入全球经济的必然选择。洛阳三家企业有效利用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通过开拓市场空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品升级换代,分享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发展机遇,逐步走上了国际化的发展道路。
一拖在合作与竞争方面做出了可喜成绩。一是引进吸收外国技术成果显著。通过与美国西南研究院的技术合作,吸收先进制造技术,产品技术得以全面提升,油耗、排放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二是不断开拓海外市场,占领国际市场。一拖在科特迪瓦设立办事处,根据其生产特点,研制出可可脱壳机等加工机械,迅速占领了当地一半市场。2009年4月,通过合资,建立了中非重工投资有限公司,在阿尔及利亚、埃及、南非等七个国家建立装配厂或服务中心,企业已经开始向国外进行技术输出。相应地,一拖国际经济贸易公司也成立了欧洲部、亚洲部、澳洲部等12个业务部门。一拖产品在中亚五国市场已占有绝对优势,吉尔吉斯斯坦90%以上的农机都是一拖造。目前,一拖已在全球成功建立了128个经销网点,业务范围遍及全球130个国家和地区,是国内唯一可以批量出口全系列轮式拖拉机的企业。
中信重工同样在合作与竞争中发展壮大。在澳大利亚建立海外研发基地,与西门子联建的重大装备自动化控制实验室,为企业引进、使用了一流平台提供了机会。国外市场上,中信重工先后与世界三大矿业装备工程公司、世界三大水泥装备工程公司建立和加深了合作关系,提升装备技术水平,并与世界五大水泥生产商结成合作伙伴。同时,中信重工还在韩国、南非、印度尼西亚及南美、中东等国家和地区积极发展主导产品代理商,建立了国际市场营销网络,与美国铁姆肯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伙伴协议。2009年3月初,中信重工澳大利亚公司在悉尼建立,其不仅承担着中信重工在澳的所有业务,还将担负向海外其他市场拓展的重任。目前,中信重工已经是一个外向型企业,实施的是国际化战略。外贸收入由2004年的700万美元猛增到2009年的近十亿美元,实现国内外市场两分天下的格局。
洛轴在国际合作中,引进英国泰勒表面轮廓仪、挡边角度检测仪、通用测长仪、立式光学仪、光谱仪等,为铁路轴承产品的高品质提供了可靠保障。同时,企业还与世界轴承排名前五的日本ntn合资,就大型轴承、新型汽车轴承、提速铁路轴承、机密机床丝杠等项目展开合作,使洛轴的技术水平达到了国际化标准。在国际市场上,洛轴被确认为省重点高新产品出口企业,生产的滚子超精机出口到印度,砂轮模距出口到日本,生产的风电主轴轴承,出口到丹麦的维斯塔斯(世界第一号的风电主机厂)以及德国的西门子风能,通过过硬的技术水平,国际市场正源源不断被打开。
寻着胡锦涛总书记到洛阳企业考察的足迹,我们发现,总书记在企业的每一次讲话,都具有指导性和针对性。在一拖,总书记“希望同志们大力弘扬光荣传统,继续深化企业改革,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适应市场的新变化,努力创造一拖新的辉煌。”在中信重工,总书记要求“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好深化改革,激活机制;一手抓好自主创新,提高竞争力。” 在洛轴,总书记总结企业“一靠机制,二靠自主创新”,希望其“ 在产品上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把洛轴建成世界一流的轴承研发生产基地。”通过总书记的话,不难看出,机制和创新是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的两大法宝。总书记的殷切期望,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探明了道路,大大鼓舞了国有大型工业企业员工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尽头。在总书记的具体指导和殷切关怀下,企业一定会实现自身的大发展、大跨越,成为行业发展的标兵和旗帜,为国家新形势下的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